幼儿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美术虽然淡化技法训练,但它并不能沦为教师给幼儿安排的单纯的娱乐和消遣,而且幼儿绘画方式需要不断拓展,绘画表现依赖于原型符号自然显现难以突破。幼儿自发生成的表达形式中有珍珠也有鱼目,在表达过程中也常处于困境,那么教师应在每个幼儿发展特点和现有水平上,顺应幼儿美术心理发展规律,给幼儿提供相应的环境,使用适当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达到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兴趣 策略
  新《纲要》明确指出:“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以灌输、临摹、教师示范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术活动,即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认为这样既保护孩子自尊心,又发挥了创造力,但问题是孩子虽然有思想、有个性,但是却什么也画不出来,老是叫“老师,这个我不会画”,究其原因,是他们本身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前面两种教育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怎样进行美术教学?”“如何才能让幼儿的画灵动、有个性呢?”带着此疑惑,我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贯彻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鉴于此,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谈谈我是如何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
  一、激发兴趣激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施,我发现营造宽松氛围,给幼儿一个有利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兴趣“之源。环境包括周围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大到幼儿园整体布局、构造,小到幼儿旁边接触的伙伴。小班一开学,我就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宽敞的美工角,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投放了少量的蜡笔、彩色笔、铅笔,等各种画笔、纸张,尽可能保证孩子们能自由进行涂画,尤其是午饭后一段时间,我引导幼儿三三两两参加活动,在人员搭配上,注意强弱合作,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由于没有压力,慢地他们不再需要我组织、引导,而是习惯性地变得喜欢到美工角里去活动。对幼儿的作品,我总是耐心地理解,用童心去欣赏,然后,带着诚心去听孩子介绍,并且,真心地给孩子一个“你画得真棒”、“你真是一个小画家”之类的鼓励和肯定。每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带着开心的笑容从我身边走开时,我知道,我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因为,我给了他们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对画画的兴趣。主题墙是展示幼儿成果的大舞台,我常常留出大部分的空间给幼儿,让他们的作品在上面得到展出,使他们渐渐地对教室的活动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建立一种“我能画好”的强烈自信。
  二、“教”“学”互动,挖掘和发展幼儿绘画潜能
  “如何让孩子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如何让孩子的画面充满灵动之气”、“如何克服孩子无从下手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一开始,我就归纳、总结一些根本原理、法则和规律,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小到如何涂色,大到如何表现具体的物体。一步一步通过采用涂色训练、局部布局示范、引导欣赏、动手剪剪、折折、同伴交流等形式各异的方法让孩子既解决了表现的难点,又培养了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在“春天”的绘画活动中,我先组织幼儿到花园中“寻找春天“,再回教室启发幼儿说说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再根据幼儿的讨论,示范一部分表现起来有难度的物体,如侧面放风筝的小朋友,仰天看的小动物等,然后讓孩子进行自由创作,结果,一个活动下来,不同画法、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几十幅作品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上墙以后,一个色彩斑斓、生动鲜明的美丽春天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活动后,我不定期引导幼儿在其它小朋友的作品中找找不同的地方,说说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一来,小朋友就无意中学到了很多表现手法,下次活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这跟教师单纯地说教相比,起到功倍事半的效果。
  三、观察与认知,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积累经验
  “观察是有一定目的、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如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我认为,首先要有观察的目标,另外,观察的预备知识也很重要,以使观察时更细致深入,而且便于综合整理。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四、引导想象,让创新思维贯穿美术活动始终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关键是抓住一个“想”字。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要围绕教育目标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多想,只有多想才能出成绩,其次,要寻求变异,不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例在前段时间爆发 “禽流感”时,由于日常生活中时常讨论到这个话题,我就结合主题活动,让小朋友在认识各种车辆的基础上,设计一辆多功能车,结果,幼儿设计出各种奇特、新颖、功能齐全的“汽车”,有集灭菌、洒水、绿化的新型环保车;有集救人、清扫、消毒的救护车;有保卫安全、抓小偷、送迷路小孩子的服务车……总而言之,幼儿追求独特、不雷同,喜创新的特点在画面上一览无遗。这一切,说明让孩子自己放手画,不仅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而且让幼儿自由表意的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对如何让美术活动生动有趣做的一些探索,通过实践,幼儿绘画创作能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总结了多种能提高绘画创作的途径,但这只是取得的初步经验,仍需要继续关注幼儿绘画创作的趋向和动态,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知识和经验。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只有运用一定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才能让美术活动的意义、作用得到落实。让幼儿在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绘出自己多姿多彩的绚丽世界。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欣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让学生理解美、感受美,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  而在实际教学中,欣赏课是很多美术教师头疼的课时,教师上实践技能课很精彩,只是一到欣赏课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提前看了很多的资料,背了很多的作品评价,课堂仍然是毫无生气,一旦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不知如何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有效性,新课程目标《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旨,并且新课程也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利用对话理念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加突出师生交流的作用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教学活动的提问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从
目的:通过比较接受不同浓度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的封闭抗体转阳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
任何音乐都不是单纯的音符堆砌,它是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反映。所以“音樂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的、广泛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和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
[摘 要]小学英语教师之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英语课堂的有趣性,尤其在新课改理念的鼓励倡导下,教师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游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更为生动而有趣。在学生们的心中,教师不仅仅仪表美,更重要的还是教态美、动作美、板书美、人格美……下面我就教师表现出来的美育渗透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美育教育 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处处渗透着美的教育,其教学过程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