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史与工程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亦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可根据高校及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即为这样的尝试。
  关键词:工程人才;中国铁路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1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间接思想教育的目的。如何对工程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为提高本课程的时效性,是众多同仁共同的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学校和大学生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未尝不是一种可探索的方式。为此,笔者特查阅相关铁路史资料,并对其在对工程人才加强思想政治培育中的应用作一探析。
  一、中国铁路史在对工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可应用于对工程人才的《纲要》课教学,一方面,因为中国铁路发展史与《纲要》课时间跨度相吻合,亦与《纲要》课教学目的相一致。铁路业兴起于西方,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引起少数有识之士的注意,并伴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的加剧而得到更多人重视,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换言之,中国铁路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根据最新版《纲要》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教材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涉及到铁路史的内容。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相关史实融入教学中,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在授课中之运用
  如上文所述,《纲要》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直接或间接涉及铁路史、铁路文化的内容,为增强教学效果,在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中国铁路史相关素材可充分运用于授课中。下试举数例。
  1.从近代中日政府对铁路兴建的态度解析清王朝统治下中国开始遭受外敌入侵的原因。铁路是近代日本发展最快的生产门类,线路布局合理,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因此,日本的产业革命具有由铁路延伸而诱发的特征,铁路在日本近代化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铁路业在中国的发展却甚为艰难。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当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清政府腐败保守,民众对铁路的认识亦有差异,加上两国政府所采取的铁路政策有明显区别,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由于在诸多领域中日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面临相似的危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日两国的入侵,却出现不同的结局——经过励志革新后强大起来并开始对外入侵的日本国和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饱受外敌入侵的中国。然不同结局的出现,与两国统治层对西方的态度和统治策略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铁路史的发展轨迹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理解当年两国统治层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策略的差异,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中国遭受日本入侵的历史命运的深层原因。
  2.引用相关铁路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日本铁路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路为日军迅速运输了大量兵员和军需物资。第二,铁路为日本掠夺殖民地资源和物资的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铁路为日本对外战争提供大量军费。铁路运输收入是日本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将以上史实融入《纲要》课教学中,可使学生增强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直观理解,特别是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情况,在领会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历史灾难这一教学主旨的基础上,也对科学技术在近代而至当代战争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努力掌握过硬技术以报效国家的信念。
  3.从国人对铁路的了解和争夺路权的抗争历程深刻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有两条线索贯穿《纲要》课程整本教材,一条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入侵,另一条线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近代中国人民对铁路的了解和争夺路权的抗争史恰恰是对第二条线索的很好解读。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各国和日本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浪潮,不少中国人开始更深刻地认识铁路的重要性,并开始不断寻求机会争夺铁路修筑权。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京张铁路的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三、中国铁路史资源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
  高等学校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如何运用铁路史料以改革教学方法,也应当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方法一:教师设置主题,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相对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具体操作方法为:由教师设置几个预备选题或者划定范围由学生自主拟定选题,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协同合作——查找资料、确立分工、制作PPT,在学生准备就绪后,选取一堂课由小组代表进行10分钟演讲,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为了激励学生,可选取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共同组成评委会,对学生表现进行排序和评奖,最后由教师点评。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有许多史料可供学生做专题研究。如笔者在教学中,曾引导学生研究作为洋务运动期间派往美国的留美学童詹天佑的成长历程,引导探寻詹天佑精神对当代工程人才成长的指导意义;探及铁路在近代中国发展迟缓的原因;了解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分析西方对中国铁路修筑权和沿线权益的侵害;从青藏铁路的修建看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等。方法二:以在中国铁路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事件、历史遗迹、纪念场馆为素材,要求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走访调查,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教师可在布置任务时为学生讲授如何运用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期刊。之后由学生阅读、查找、分析、考证有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料、音像资料等,甚至要做一些社会访问和调查,如对青藏铁路为主题的写作,可向相关老师和校友咨询,进行小规模的社会调查。教师对优秀论文或调查报告在课堂进行展示,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对作业完善提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少数优秀论文争取发表。
  参考文献:
  [1]芮坤改.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历史研究,1995,(4).
  [2]刘筏筏.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5).
  [3]尹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祝曙光.铁路与日本对外扩张[J].世界历史,2006,(2).
  作者简介:王立芳(1979-),女,河北邢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课后作业布置必须重视,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布置适量的、不同层次的、有趣味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性的、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布置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01-02  当我们把目光瞄准课堂教学时,也许我们忽视了课后时间的利用。在学习活动的数个环节中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在突出岗位适应性的应然状态上表现不够理想,尤其是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资源配置、师资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工业企业实际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这也是造成低水平的高就业率和较高留生率的主要原因。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方向”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距离问题,提出以“双证融通”职业能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探讨了生本理念的价值取向,并以广东白云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为例,研究了生本理念下学生事务管理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生本理念;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事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37-02  高校学生的事务管理应该被提升到大学整体
摘要:本科专业课程采用研讨型教学更适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选择某一主题,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运用文献能力,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该文通过学生的课程论文及对论文的分析和评价,展示了研讨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课程论文;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08-03  背景:目前
摘要:文中分析了张家口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师资源和生源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现状,剖析了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张家口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73-03  义务教育是得到国家、社会保障的、每个适龄儿童依法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国民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是
摘要:“开放式”教学就是打破封闭、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全面开放,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论文以苏教版12册教材《烟台的海》的教学设计为案例具体阐述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多元目标、自主构建—营造情境、激活主体—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开放活动、自主实践。  关键词:语文课堂;开放
摘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阵地,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活动息息相关。教师若能机智教学,自如运用精彩的导入、巧妙的设问追问、新颖的情感体验,带着学生全身心沉浸于文本,神游于互动之间,让语文课渐入佳趣,那么课堂才会真正有生命、显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引导设趣;探究激趣;体验获趣;激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27-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点。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将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堂中”的“做中学、做中教”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
摘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言语活动,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交际双方或多方只有处于互动状态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组织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拓展渠道;强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
摘要: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教授方法、教学手段、课程内容体系、评估手段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更新教学理念,重新构建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并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进行改革是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视阈下百色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建设及其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实践证明经过六年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