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亦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可根据高校及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即为这样的尝试。
关键词:工程人才;中国铁路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1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间接思想教育的目的。如何对工程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为提高本课程的时效性,是众多同仁共同的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学校和大学生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未尝不是一种可探索的方式。为此,笔者特查阅相关铁路史资料,并对其在对工程人才加强思想政治培育中的应用作一探析。
一、中国铁路史在对工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可应用于对工程人才的《纲要》课教学,一方面,因为中国铁路发展史与《纲要》课时间跨度相吻合,亦与《纲要》课教学目的相一致。铁路业兴起于西方,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引起少数有识之士的注意,并伴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的加剧而得到更多人重视,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换言之,中国铁路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根据最新版《纲要》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教材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涉及到铁路史的内容。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相关史实融入教学中,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在授课中之运用
如上文所述,《纲要》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直接或间接涉及铁路史、铁路文化的内容,为增强教学效果,在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中国铁路史相关素材可充分运用于授课中。下试举数例。
1.从近代中日政府对铁路兴建的态度解析清王朝统治下中国开始遭受外敌入侵的原因。铁路是近代日本发展最快的生产门类,线路布局合理,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因此,日本的产业革命具有由铁路延伸而诱发的特征,铁路在日本近代化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铁路业在中国的发展却甚为艰难。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当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清政府腐败保守,民众对铁路的认识亦有差异,加上两国政府所采取的铁路政策有明显区别,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由于在诸多领域中日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面临相似的危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日两国的入侵,却出现不同的结局——经过励志革新后强大起来并开始对外入侵的日本国和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饱受外敌入侵的中国。然不同结局的出现,与两国统治层对西方的态度和统治策略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铁路史的发展轨迹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理解当年两国统治层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策略的差异,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中国遭受日本入侵的历史命运的深层原因。
2.引用相关铁路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日本铁路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路为日军迅速运输了大量兵员和军需物资。第二,铁路为日本掠夺殖民地资源和物资的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铁路为日本对外战争提供大量军费。铁路运输收入是日本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将以上史实融入《纲要》课教学中,可使学生增强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直观理解,特别是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情况,在领会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历史灾难这一教学主旨的基础上,也对科学技术在近代而至当代战争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努力掌握过硬技术以报效国家的信念。
3.从国人对铁路的了解和争夺路权的抗争历程深刻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有两条线索贯穿《纲要》课程整本教材,一条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入侵,另一条线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近代中国人民对铁路的了解和争夺路权的抗争史恰恰是对第二条线索的很好解读。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各国和日本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浪潮,不少中国人开始更深刻地认识铁路的重要性,并开始不断寻求机会争夺铁路修筑权。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京张铁路的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三、中国铁路史资源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
高等学校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如何运用铁路史料以改革教学方法,也应当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方法一:教师设置主题,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相对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具体操作方法为:由教师设置几个预备选题或者划定范围由学生自主拟定选题,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协同合作——查找资料、确立分工、制作PPT,在学生准备就绪后,选取一堂课由小组代表进行10分钟演讲,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为了激励学生,可选取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共同组成评委会,对学生表现进行排序和评奖,最后由教师点评。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有许多史料可供学生做专题研究。如笔者在教学中,曾引导学生研究作为洋务运动期间派往美国的留美学童詹天佑的成长历程,引导探寻詹天佑精神对当代工程人才成长的指导意义;探及铁路在近代中国发展迟缓的原因;了解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分析西方对中国铁路修筑权和沿线权益的侵害;从青藏铁路的修建看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等。方法二:以在中国铁路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事件、历史遗迹、纪念场馆为素材,要求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走访调查,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教师可在布置任务时为学生讲授如何运用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期刊。之后由学生阅读、查找、分析、考证有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料、音像资料等,甚至要做一些社会访问和调查,如对青藏铁路为主题的写作,可向相关老师和校友咨询,进行小规模的社会调查。教师对优秀论文或调查报告在课堂进行展示,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对作业完善提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少数优秀论文争取发表。
参考文献:
[1]芮坤改.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历史研究,1995,(4).
[2]刘筏筏.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5).
[3]尹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祝曙光.铁路与日本对外扩张[J].世界历史,2006,(2).
作者简介:王立芳(1979-),女,河北邢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工程人才;中国铁路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1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间接思想教育的目的。如何对工程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为提高本课程的时效性,是众多同仁共同的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学校和大学生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未尝不是一种可探索的方式。为此,笔者特查阅相关铁路史资料,并对其在对工程人才加强思想政治培育中的应用作一探析。
一、中国铁路史在对工程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可应用于对工程人才的《纲要》课教学,一方面,因为中国铁路发展史与《纲要》课时间跨度相吻合,亦与《纲要》课教学目的相一致。铁路业兴起于西方,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引起少数有识之士的注意,并伴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的加剧而得到更多人重视,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换言之,中国铁路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根据最新版《纲要》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教材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涉及到铁路史的内容。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相关史实融入教学中,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中国铁路史相关史料在授课中之运用
如上文所述,《纲要》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直接或间接涉及铁路史、铁路文化的内容,为增强教学效果,在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中国铁路史相关素材可充分运用于授课中。下试举数例。
1.从近代中日政府对铁路兴建的态度解析清王朝统治下中国开始遭受外敌入侵的原因。铁路是近代日本发展最快的生产门类,线路布局合理,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因此,日本的产业革命具有由铁路延伸而诱发的特征,铁路在日本近代化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铁路业在中国的发展却甚为艰难。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当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清政府腐败保守,民众对铁路的认识亦有差异,加上两国政府所采取的铁路政策有明显区别,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由于在诸多领域中日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面临相似的危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日两国的入侵,却出现不同的结局——经过励志革新后强大起来并开始对外入侵的日本国和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饱受外敌入侵的中国。然不同结局的出现,与两国统治层对西方的态度和统治策略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铁路史的发展轨迹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理解当年两国统治层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策略的差异,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中国遭受日本入侵的历史命运的深层原因。
2.引用相关铁路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日本铁路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路为日军迅速运输了大量兵员和军需物资。第二,铁路为日本掠夺殖民地资源和物资的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铁路为日本对外战争提供大量军费。铁路运输收入是日本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将以上史实融入《纲要》课教学中,可使学生增强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直观理解,特别是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情况,在领会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历史灾难这一教学主旨的基础上,也对科学技术在近代而至当代战争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努力掌握过硬技术以报效国家的信念。
3.从国人对铁路的了解和争夺路权的抗争历程深刻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有两条线索贯穿《纲要》课程整本教材,一条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入侵,另一条线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近代中国人民对铁路的了解和争夺路权的抗争史恰恰是对第二条线索的很好解读。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各国和日本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浪潮,不少中国人开始更深刻地认识铁路的重要性,并开始不断寻求机会争夺铁路修筑权。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京张铁路的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三、中国铁路史资源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
高等学校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如何运用铁路史料以改革教学方法,也应当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方法一:教师设置主题,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相对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具体操作方法为:由教师设置几个预备选题或者划定范围由学生自主拟定选题,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协同合作——查找资料、确立分工、制作PPT,在学生准备就绪后,选取一堂课由小组代表进行10分钟演讲,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为了激励学生,可选取学生代表与任课教师共同组成评委会,对学生表现进行排序和评奖,最后由教师点评。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有许多史料可供学生做专题研究。如笔者在教学中,曾引导学生研究作为洋务运动期间派往美国的留美学童詹天佑的成长历程,引导探寻詹天佑精神对当代工程人才成长的指导意义;探及铁路在近代中国发展迟缓的原因;了解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分析西方对中国铁路修筑权和沿线权益的侵害;从青藏铁路的修建看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等。方法二:以在中国铁路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事件、历史遗迹、纪念场馆为素材,要求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走访调查,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教师可在布置任务时为学生讲授如何运用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期刊。之后由学生阅读、查找、分析、考证有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料、音像资料等,甚至要做一些社会访问和调查,如对青藏铁路为主题的写作,可向相关老师和校友咨询,进行小规模的社会调查。教师对优秀论文或调查报告在课堂进行展示,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对作业完善提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少数优秀论文争取发表。
参考文献:
[1]芮坤改.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历史研究,1995,(4).
[2]刘筏筏.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5).
[3]尹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祝曙光.铁路与日本对外扩张[J].世界历史,2006,(2).
作者简介:王立芳(1979-),女,河北邢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