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1日下午,由省经贸委、福建煤监局联合举办的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安排“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1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省经贸委副主任、省安监局局长、福建煤监局局长陈炎生,福建煤监局副局长戴文鹏、朱石福出席会议。会议由省经贸委副主任马鉴康主持。
  会议通报表彰了龙岩市煤炭管理局等被评为“2008—2010年度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先进单位”的13个单位和部门。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乡镇煤矿从无序非法开采转变为有序合理开发,从“小、散、乱、差”局面转变为有序、集中、规范办矿,生产矿井从429家减少到295家,乡镇煤矿面貌焕然一新;从煤矿事故多发转变为有效防范,2005年至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从1550万吨增加到2442万吨,上升57,55%:事故起数从78起减少到4起,下降94.87%:死亡人数从95人减少到4人,下降95.79%:百万吨死亡率从6.01下降到0.163,下降97.2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会议指出,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十大特点”:一是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提高监管监察能力;二是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谋划新举措;三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狠抓煤矿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四是落实煤矿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五是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和“131”专项行动;六是严格安全准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七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推进基础强矿:八是推动“科技兴安”,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九是依法依规查处事故,积极推进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十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水平。
  陈炎生局长在会上强调,“十一五”时期尤其是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基础仍然薄弱,非法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必须认清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切实将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继续坚持和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格局,做好2011年度事故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关单位要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新方式、新方法,加大集中监察、解剖式监察和联合执法力度。通过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促进持证矿井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条件,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建设行为,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三是严格准入制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坚持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巩固煤矿整顿关闭阶段性成果,并加大对已关闭矿井的巡查力度,坚决防止已关闭的无证非法煤矿“死灰复燃”。
  四是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煤矿安全基础,不断推进以“三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开采方法等技术革新,稳步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扎实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强化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五是以水害防治和“一通三防”为重点,强化煤矿重点灾害防治。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手段对所有工作面进行探放水作业等做法,力争彻底杜绝严重的水害威胁,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防灭火等系统,加快推动井下支护改革,推广运用前探梁技术,有效防范顶板事故。充分发挥煤矿安全专家组的作用,深入煤矿企业开展无偿技术咨询和诊断工作,为煤矿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六是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和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高全省煤矿安全防护和避险水平,继续抓好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建成满足需要的地方矿山三级救护队的组建工作。
  七是严格煤矿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进一步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严格事故调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通报一些典型事故案例的处理和判决结果,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八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九条纪律”和“十个不准”,树立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良好形象;加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业务能力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始终坚持“执法严格、狠抓关键、处罚适当、落实到位”,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
  九是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监督,形成社会齐抓共管格局。继续开展好“送安全文化进矿山”、“安全咨询日”等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优势,以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意见》等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度公告和通报预警等有关制度。同时,积极发动社会舆论监督,加大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调查核实力度。
  陈炎生局长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认真抓好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煤矿节后复产复工审批验收工作,切实加强全国“两会”期间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编辑/李燕)
其他文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骨髓细胞分化障碍的克隆性异源性恶性血液疾病.参与组织功能调节的基因(EAH2、ASXLI及UTX)和在MDS中不断突变的DNA甲基化(DNMT3A、IDH1/IDH2、TET2)在该疾病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中间起重要的桥梁作用.AZA-001前沿研究在使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方面提供了重要经验.通过阿扎胞苷的治疗改善了高风险MDS患者甚至是国际工作组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尊重人是核心,理解人是基础,关心人是切入点,帮助人是关键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进行方法创新.要注重对影响个体心理和谐要素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蛋白激酶Cθ (PKCθ)的表达及Th1/Th2、Tc1/Tc2的变化,探讨PKC θ在MDS及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外周血标本,MDS-RA 14例,AA 15例,健康人30名,分离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KC θ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和T
摘要:本文首先反思了《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Word Power板块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运用语义场理论来设计这一板块的教学;接着在阐述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说明了在情景化教学设计中如何激活、体验、巩固和活用语义场,即呈现方式多样化、操练方式语境化、情境体验真实化;最后指出了以语义场理论为基础的情境化教学设计是Word Power板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义场;《牛津高中英语》;W
目的 探讨病态造血细胞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分型的意义.方法 对133例MDS患者行常规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观察MDS各亚型各系列细胞的病态造血特点;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病态细胞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改变,分析MDS各亚型与之关联.结果 以检出病态细胞≥0.10为界,粒、红、巨核三系总检出率为43.4%,对低危[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有环铁粒幼红
目的 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中JAK2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区134例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及是否合并血栓、出血、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特征,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4例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51例,原发性血
目的 探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及骨髓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9例SMF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疾病骨髓纤维化程度与巨核细胞数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9例SMF患者原发病分别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29.0%),淋巴瘤14例(20.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10例(14.5%),急性淋巴
摘要: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化学这门课;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化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其学习化学和探究新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学习探索和十多年化学教学中的浅薄经验总结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愿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化学教学;方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系(ALL-B)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 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多种四色荧光标记抗原的FCM对52例ALL-B患儿分别于诱导治疗第33天、化疗3、6个月时检测骨髓MRD,进行长期随访,以后每6个月检测骨髓MRD进行观察.按照疾病危险度分为标危组(SR)、中危组(IR)、高危组(HR).结果 化疗6个月时,SR组MRD阳性率1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