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星元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千校慈善教育项目实施学校——榆林市星元小学,从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德育教育与《慈善读本》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校3000多名学生,日做一件好事,至今已登记200多万件。该校积小善为大德 “日行一善”等系列慈善校园文化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是陕西实施慈善教育活动的一个标杆。
  1989年由旅居香港爱心人士、慈善家胡星元捐资修建的榆林市星元小学,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3100名,教职工175名。该校现为陕西“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着国家级德育研究和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两项课题;曾获省级“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集体组织一等奖”。学校共荣获各项奖260余项,是一所知名的品牌学校。
  学校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相结合,创新性地开展了“宣、学、读、讲、唱、看、写、访、谈、做”的十字活动。即:“宣”,打造校园慈善文化;“学”,师生学习慈善人物先进事迹;“读”,学生每天阅读一篇好文章;“讲”,每月慈善课;“唱”,慈善爱心歌;“看”,慈善影片;“写”,每周写一篇做好事周记;“访”,走访活动;“谈”,启迪学生智慧;“做”,日做一件好事。
  学校接受慈善协会捐赠的3800册《慈善读本》后,结合德育教育实施,这项活动由校长亲自抓,少先大队负责开展。开始时很多学生对善事、好事还不太清楚,不知该干点啥?经过学校引导,撕小广告、照顾孤寡老人、为灾区捐款等好事越来越多,孩子慢慢开始了解“善”这个字。看到路边的瓶子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把邻居家报纸送到门口、公交车上让座、把爸妈的水杯洗干净……这是“日行一善”记录表上,一个孩子的好事记录,看似不起眼的琐事,也许正慢慢改变着孩子的习惯。
  李雅琦同学说:“每次帮助别人,自己都很开心,觉得挺美。” 二年级学生田野说:“每天像定了闹钟一样,要帮父母做一件事,爸爸妈妈夸我时,特有成就感。” “我女儿之前从不干家务,自己的衣服也不洗,随便一扔。现在女儿每天放学一回家,提前就要说定饭后帮我洗碗,还主动问‘我能干点啥’,感觉很贴心。”提起“日行一善”,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李女士赞赏不已。如果每个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每个学生坚持一天一反馈,由班主任一月一总结,一学期全校学生累计做好事近60万件。
  李映萱同学说,日行一善活动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自从活动开展以来经常帮家里人取牛奶、取报纸、帮邻居老奶奶搬东西、帮同学值日、过马路看见废纸也会随手捡起来。四年级的王雅妮同学说,她会帮父母做饭、打扫卫生、撕路边栏杆上的小广告、给灾区小朋友捐钱,也会买菜。六年级的几个同学说,虽然他们很快就要毕业了,马上离开母校,但是对于“日行一善”他们会一直坚持去做,因为会让他们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很多老师说,“日行一善”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善心、善言、善行。最明显的是同学与同学之间更懂得互相帮助,课间也很少有打架、大声喧哗的现象。而家长们更是好评如潮,向学校反馈说孩子比原来更懂事,开始帮父母做家务、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放学后学校的作业也不用家长督促,培养了孩子的生活學习自立能力,让孩子拥有了一颗博爱善良的心,使孩子能够快速成长,准确明辨是非。慕亚丽老师说,这项活动很受学校教职工和家长的赞赏。目前,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校园环境文明氛围程度高,做好事的人多了,搞破坏的人少了,文明用语的人多了,吵闹的人少了。
  学校还开展评选奖励活动,利用市区慈善协会,胡星元基金会。慈善家李小平、刘建祥、姚建亮设立的“奖学助教基金”“品德育人基金”,已奖励“品德育人好教师”50名,教子有方好家长30名,“道德实践好儿童”182名,“美德好少年”30名,各种“小星星”1000多名。近年来,该校师生为地震与洪涝灾区捐款20多万元。
  慈善已融为星元小学校园文化,它如绵绵春雨滋润新苗,如灿烂阳光沐浴新苗,慈善精神哺育着星元学子茁壮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獲颁“2015中华文化人物”的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的文怀沙,108岁高龄时却依旧能从容地学习、写作、参加社会活动。谈及长寿,文怀沙先生说:  “要说世界上真有什么长寿秘诀的话,我的秘诀是,每天都要吃两片药:早晨刚起床,我要吃一片‘满足’;晚上睡觉前,我要吃一片‘感恩’。因此,和包括邻居在内的任何人都友善相处,心中只有阳光,没有烦恼,人也就不觉得老了。”
台州黄岩区北城中学教师罗静在《慈善·爱心·感恩》这篇文章里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慈善之行彰大爱”的刘盛兰;“愛心之火世代传”的邹桂芬和“感恩之心难忘怀”的苏明娟。文章的最后,她写道:  “在大千世界里,慈善在左,爱心在右,感恩其中,它们如同岁寒三友,赋予世人以善行,给予世间以美好,赐予世界以希望。”
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近现代以来,先后涌现了启蒙思想家魏源,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知名艺术家齐白石、黄永玉,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等等。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又是伟人故里,湖湘人才联袂而起、灿若星河。慈善也在这片土地结出了累累硕果。让我们走进湖南,通过湖南省慈善总会、长沙慈善会、郴州市慈善总会了解和认识湖南慈善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慈善宣传事业的开展
母亲与姥爷感情最深。母亲生前,常跟我们讲姥爷的往事。我姥家在河北滦南县,过去姥家曾是书香之家。后来家道中落,到了姥爷这一辈,已完全成了贫民。姥爷有学问,琴棋书画俱佳。他年轻时,为了谋生,被迫离家去闯关东。最后在黑龙江海拉尔落脚。开始时,他给人写家信,卖字画,还种地。姥爷为人谦和,待人热心,找他写信的人越来越多,碰上穷人他就少收钱或不收钱。当时我母亲问他:“您给人家写信,搭上信纸、信封、笔墨,您不收
人小志气大,最是有才华!2017年我们继续推出“寻找慈善文化传播者”活动,进行线上作品征集。孩子眼中充满善爱的美丽世界,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如果你是孩子个人、家庭、班级、学校,或幼儿园、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文化馆、慈善公益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皆可参加……小到刚会走,大到高考后,这个“六一”,请多才多艺的孩子们尽情展示吧。不但锻炼自我,更能投身公益慈善,把心中最纯美的爱与善,用图画、书法
慈善路上的经验、业绩和展望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李本公新作《慈善路上》出版发行  日前,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李本公的新作《慈善路上》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李本公会长近10年来有关慈善工作的文章、报告、讲话和接受新闻媒体记者采访的实录,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慈善总会、各地慈善会及全国慈善事业新时期发展的历程和慈善工作的经验、业绩及一个慈善会会长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慈善的缤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慈善”的含义我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是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二是善意的行动,用自己的行动或财物帮助他人;三是向善的追求,用慈善的情怀约束和提升自我。基于此,音乐课堂上我引导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  在
爱心如风,在炎热时,带来一丝凉意;爱心如雨,在干旱时,滋润一块土地;爱心如火,在寒冷时,得到一股暖意;爱心如水,在干渴时,获得一线希望。  ——题记      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父母离异,常年与爷爷靠收废品来维持生计,学校得知我的情况后,提供免费的营养餐,我的班主任有时给我买牛奶,为我增添营养,还组织了全体教师捐钱给我。  我明白学校、老师们的心意,只为我能够好好学习,无须用太多心思在解决经济困
2016年5月18日,融通汇信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春平凭借二十余载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被CCTV慈善之夜主办方提名为CCTV年度慈善人物。  2016年5月28日,他捐款150万元,经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同意,在京设立融通惠军创业专项基金,为支持拥军优属事业,用于关爱退休老兵军烈属,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2016年5月31日,集团派员到横山县武镇为小学72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为教
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完整地阅读女儿的任何教材,唯独今天,认真细读了《慈善读本》初中版,不只是为了交差女儿的任务,更是感动于教材的点点滴滴。似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一次洗礼。  慈善,到底什么是慈善?在我长期的意识里,就是一些有钱人开展的捐款、一些艺人举办的义演、某处发生天灾人祸时有关部门组织的捐献以及类似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等这些善举。把慈善等同于善举。只知道对穷人给予帮助和救济,殊不知还有对全人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