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开拓中国大西北思想述略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 ,是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 ,使国民经济全面赶上欧美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之设想 ,它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力图使中国尽早摆脱贫困落后的宏大理想和全国人民要求国家繁荣富强的殷切愿望。本文展示了孙中山精心绘制的振兴中华、振兴实业 ,建设近代国家工业化经济 ,使中国早日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国强民富之国的宏伟蓝图 ,特别对孙中山开发中国大西北的设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孙中山的开拓大西北思想对于当前西部大开发事业具有参考价值 Sun Yat-sen’s “Industrial Plan” is based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ountry as a center, so that the national economy catch up with the large-scal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fully reflects Sun Yat-sen’s ambitious attempt to rid China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 demand of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y Prosperous and strong ardent desire. This article shows the magnificent blueprint Sun Yat-sen elaborated to revitalize China, revitalize industry, build a modern national industrialized economy and make China an early prosperous nation and a prosperous country. In particular, it expounds Sun Yat-sen’s vision of developing China’s northwestern China in detail. . Sun Yat-sen’s pioneering thinking of the Northwest h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其他文献
讨论了汉代执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并分析了产生这此弊端的原因 ,指出重视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Discussed the defects in the process of law
196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成为美台关系中的重要分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阻止中国进人联合国(或保住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二是台湾对蒙古(或
从陕西的区位优势,西部大开发中东联西进的战略桥头堡作用及其铁路网现状,分析研究了二十一世纪初期西部大开如陕西铁路发展思路及远景规划.从而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交通基
是青年学者杨玉圣同志的一部兼有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的论文集,文集自始至终贯穿着实话实说的实事求是精神.科学、健康的学术批评,需要有求索真理、学术自由、学术平等和学术
南蛮的祖先槃瓠不是狗,是一种用匏瓜做成的容器.食用兼备的匏瓜成为南蛮的标志,是因为南蛮作为南方炎族的一支是最先种植匏瓜的先民.种植槃瓠的南蛮人之所以成为了狗的子孙,
作者对参编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40多年来的治史道路进行了回顾,指出近年发生的贬煞简史丛书现象,进而用三点论据阐发出了简史丛书非凡说,又概括出反映中国民族史学时代特性
介绍正史中艺文(经籍)志的现状及清代的补志情况,并对其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Yiwen (classics) records in Zhengzheng an
中华书局 1 984年版《曾巩集》 ,虽是迄今较为完善的曾巩诗文集 ,但其中令人生疑或纰谬之处亦不少 ,大致有三类 :一曰形误 ,二曰误断 ,三曰失校 Although the Zeng Gong col
文章对大学“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教材中的3处大的疑难作了深入和的剖析研究。其一为《史记·货殖列传》所记计然向勾践所献兴越之策中关于年成丰歉规律的陈述;其二为对
文章探讨了戴季陶在青少年时期、“天仇时代”、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其民族主义所具有的两重性,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