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考点剖析

来源 :初中生学习·初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和碳的化合物这部分内容多且复杂,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对知识进行梳理。
  本人通过对20套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所选试卷满分均为100分)进行分析,将本单元知识点在各地中考中的分布情况总结如下:
  1. 碳元素的三种单质:南通市第10题(选择),2分;扬州市第15题(选择),2分。
  2.碳的化学性质:南通市第16题(选择),2分;临沂市第19题(实验),6分。
  3.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收集、验满、检验:北京市第37题(实验),4分;重庆市第23题(实验),6分;安徽省第4题(选择),2分;南通市第11题(选择),2分。
  4.根据实验室制备CO2气体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一些典型的实验装置和方案:哈尔滨市第34题(实验),7分;南昌市第22题(实验),7分;乐山市第45题(实验),5分;眉山市第25题(实验),6分。
  5.利用一些常见仪器设计CO2等气体的制备装置,对气体制备问题进行探究:福州市第15题(实验),13分;南昌市第21题(实验),4分。
  6.CO2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与温室效应:重庆市第1题(选择),2分;广东省第7、11题(选择),4分;哈尔滨市第33题(填空),3分;盐城市第3题(选择),2分;厦门市第21题(填空),6分。
  7.CO2的物理性质:太原市第16题(选择),2分。
  8.CO2的化学性质:烟台市第24题(填空),4分;重庆市第19题(填空),4分;安徽省第14题(实验),9分;河北省第31题(推断),4分;咸宁市第20题(实验),5分。
  9.CO2的用途:北京市第12题(选择),2分;哈尔滨市第30题(填空),3分;黄冈市第16题(选择),2分;烟台市第18题(选择),2分。
  10.CO的物理性质:海南省第5题(选择),2分。
  11.CO的化学性质:北京市第35题(选择),6分;山东省第14题(实验),8分;广东省第22题(实验),4分;安徽省第13题(填空),6分;南京市第19题(选择),2分;太原市第6题(选择),2分;乐山市第26题(选择),2分。
  12.与CO2相关的计算题:北京市第35题,3分;南昌市第24题,6分;黄冈市第44题,5分;烟台市第32题,6分;潍坊市第26题,10分;三明市第27题,6分;临沂市第20题,6分;眉山市第27题,6分。
   由上述统计可以看出:CO2的性质、制法以及用途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相关的开放性、综合性题目会有所增加,运用CO2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根据化学现象分析CO2的性质等问题将会成为热点。此外,综合性实验集气体的抽取、除杂、干燥、气体的性质于一体,可以全面检测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也将成为中考的热点。
  
  考点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下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考查方式以选择、填空为主。
  例1 (2008年南通考题)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考点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其考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收集、验满、检验等;根据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一些典型的实验装置和方案;利用一些常见仪器设计有关CO2等气体制备的装置,对气体制备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等。并多与实验室制取O2、H2相融合,方式以选择、填空、实验设计为主。
  例2(2008年青岛考题)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制取CO2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其主要考点为:CO2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与温室效应;CO2的理化性质;CO的理化性质;CO2与CO的用途。其中CO2的化学性质、CO的化学性质成为今后中考中的重中之重。
  例3(2008年哈尔滨考题)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考点四: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考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拓展、与物理、生物知识的融合、CO2与NaOH反应时的实验设计、尤其在2008年中考中,共有十多个省市的压轴题是以图表形式呈现的与CO2相关的计算。
  例4(2008年福建考题)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l)该装置可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3)B瓶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C;2.(1)酒精灯、试管,(2)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D,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aCO3+2HCl=CaCl2+H2O+CO2↑;3.BD;4.(1)吸收O2的速率,(2)左升右降,(3)作对照。
  综上所述,此部分内容的题型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在复习时能够紧扣CO2这个中心,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编辑/王一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一知识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的必要基础,研究密度的方法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密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