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差异在分析双眼视功能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注视差异在评价和分析双眼视功能中的作用,探寻更加准确合适的反映眼部功能的检查方法,同时为异常双眼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选取志愿参与研究的在校大学生80名,男34人,女46人,平均年龄(22.3±3.2)岁,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客观及主观验光,在全矫基础上于40 cm处,应用Wesson Fixation Disparity Card配合偏振片测量由不同棱镜诱导下的注视差异的大小和方向,并绘制注视差异曲线。应用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查。让被检者阅读纸质文本材料半小时,使用视疲劳评估表评估视疲劳程度。分析注视差异与双眼视功能各项参数的关系。

结果

不同注视差异曲线类型所占比例不同,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6%(37/80)、9%(7/80)、26%(21/80)和19%(15/80)。注视差异的大小与立体视锐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350,P =0.004)。注视差异曲线斜率与视疲劳程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57,P =0.000)。

结论

注视差异是评估某些双眼视功能的有效方法,注视差异的测量结果可以辅助诊断临床异常双眼视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Spectralis频域OCT(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容积。方法临床实验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采用Spectralis SD-OCT,对72名正常人136只眼,以直径1、3、6 mm ETDRS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容积情
【摘要】卫生统计学作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广泛应用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笔者就如何做好卫生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服务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卫生统计质量;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伴随着卫生监督体制的不断改革,各个卫生监督部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而卫生统计学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将卫生统计信息的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可以持续提升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
期刊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确诊为wAMD的患者38例41只眼,每月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连续3次,之后按需注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多焦-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