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85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计表法方式对患者进行组别均分,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对比参照组满意度78.57%,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结论:在护理冠心病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满意度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choose between December 2015 and December 2015,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5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a random way meter table method to divide patients group,each group of cases of patients with 28 cases,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give the high quality of nursing,and the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after nursing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satisfaction 78.57% 100%,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data and P < 0.05. Conclusion:th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tak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can relieve anxiety,improve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is worth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satisfaction
  本研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优质护理,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且均已经被确诊,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心悸气短、心前区放射性疼痛、心律增快等症状,排斥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以随机数计表法方式对患者进行组别均分,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参照组患者中13例为女性,15例为男性,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为50岁,中位年龄为(64.23±5.21)岁;实验组患者中14例为女性,14例为男性,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为52岁,中位年龄为(66.353±5.25)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发现P>0.05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患者在入院之后面对陌生环境经常出现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以和蔼态度来为其进行讲解,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及时发现患者不良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以及娴熟操作技巧,以此获得患者信赖,并且严格遵守三查以及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发生事故[1]。在护理不同患者之后需要进行消毒洗手,降低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提升夜间护理力度,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对患者口腔以及皮肤进行清理,避免发生压疮[2-3]。
  1.3 观察指标
  采取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我院研究中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数据,两组患者护理之后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以率(%)的形式表示,且予以X2检验,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且采取t检验,P<0.05且对比差异显著为检验结果统计学分析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对比参照组满意度78.57%,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8.65±5.23)分,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0.35±5.11)分,经t检验之后数值为13.2432,组间差异对比显著且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相对比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优质护理属于医院新型护理模式,是指从精神、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经研究实验组与参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意义。
  综上,在护理冠心病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慧.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3):537-537.
  [2]杨简,张赟.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应用[J]. 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41(2):692-693.
  [3]吕文芬.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2(5):62-64.
  [4]郑美琴.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7):229-23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8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43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10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感知、运动、饮食、服药依从性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我院肝胆外科的护理工作受到影响的因素进行总计分析,结合医院情况来制定改进措施,建立质量控制组,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落实好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结果: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了护理质量控制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结论: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提供优秀的培训模式,能有
当前,很多医院临床已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引入安全管理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已经逐步成为评价医疗护理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妇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
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几起名师论文、著作抄袭事件的高频曝光, 迅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掩卷之余,感慨良多,似乎很难想象和相信,这种抄袭、剽窃之风竟然会穿梭于教育的
期刊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过程中应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
目的 对阑尾炎术后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2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受试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甲状腺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面部抽搐、手足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老年精神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精神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