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本文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种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改善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片面
  迫于中考的压力,学校为了培养更多的“高分学生”,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越来越片面,即以应付考试为主,过分地侧重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教给学生模板式、套路式的阅读学习方法。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存在,导致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师重教轻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从分析文章结构来讲解整篇课文,依赖教学参考书中介绍的方法,过分地注重对文本教法的研究,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学方式无半点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成为了许多教师的不二法宝,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毫无生气、枯燥无味的主要原因。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并不是什么好事,它恰恰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迫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导致“学”成为“教”的附庸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学生阅读流于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教师布置预习文章、读课文的作业时,许多学生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在上课时,学生不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当然,教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教师在上课前没有深入理解课文,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遍教学参考书,在讲课时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内容,无法为学生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分析,致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制订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制订客观、有针对性、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不能单纯地为了提高分数而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辅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两者相辅相成。
  在讲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通过这次讲解,学生应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切不可模棱两可,失去阅读教学的意义。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第一,认真研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之情;第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特点;第三,通过学习课文,学会珍惜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确立融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教学目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智商,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
  2.采用对话式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话式教学方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些让师生、生生进行讨论、辩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和质疑的能力。
  3.抽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针对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阅读作业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并且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前也要反复研读文本,切不可抱有“吃老本”的侥幸心理,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反复研读,教师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在讲课时游刃有余,从更深层次为学生讲解课文。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创新与时俱进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研读文本,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近期,河北邯郸某中学实行班主任全程随班办公,班主任办公室设在教室隔壁,中间隔一玻璃,班主任零距离观察课堂师生表现。这则新闻报道引发较多争议,其实这种方法早已有之,有赞
激励式教学以科学的目标为指导,以鼓励为手段,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使学生增加对英语的兴趣以及他们能学好英语的自信,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学英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加愿意去学习英语。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高,学习得到一定的提高,并会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英语,去面对生活。  1. 教学因人而异  人
每一年,都有不少平时成绩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中考失败或成绩不理想。所以说考生在中考前以及考试中,积极调适、减轻心理压力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