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当作乳腺癌的乳腺炎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手记
  “医生,我这个病到底要不要紧?快帮我看看吧!”眼前的小王一脸憔悴,向我讲述了这1个月来的求医历程。1个月前,小王的左乳上方突然出现巨大的肿块,隐隐作痛。次日,小王赶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做乳房B超、钼靶、磁共振等检查,提示左乳肿块,乳腺癌可能大。小王又陆续赶赴数家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同样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听到这样的结果,小王几乎崩溃。因为肿块太大,医生考虑先进行辅助化疗后再做手术,化疗前先行穿刺活检。2天后穿刺结果显示“炎症性病变”,排除了恶性可能。看到报告的小王如释重负,然而几日来辗转各大医院就诊,以及患病后的巨大精神压力,已令她疲惫不堪,同时 左乳肿块局部皮肤发红,疼痛加剧,穿刺口也时有稀薄脓水排出。经多方打听,小王来到我们医院。
  我们检查后发现,小王左乳头先天性凹陷,左乳上方肿块大小约8厘米×6厘米,几乎占到大半个乳房,质地偏硬,中央直径约2厘米的区域皮肤发红,质地偏软,有波动感,触痛明显。此外,小王并无明显不适,全身检查也无明显异常。进一步询问病史,小王自述发病前正值月经即将来潮,双乳稍有胀痛,又不慎被两岁的儿子撞伤左乳,当时局部疼痛明显,第二天乳房就突现肿块。我们结合相关检查,给小王诊断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内服外敷、局部切开引流、伤口换药等治疗后,小王的肿块基本消散,手术伤口也逐渐愈合。现在,她心情轻松很多,继续内服中药巩固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西医也有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2%~3%,是一种多发于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常见于乳头先天性畸形的患者。本病多见乳晕部、乳房部结块,反复化脓溃破,形成瘘管,经久难愈,临床上易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混淆,导致误诊误治,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易复发,至今尚未得出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哺乳期乳腺炎一旦发病,治疗过程将会很漫长,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痛苦,还会遭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预防调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临床追溯的病史及观察到的发病特点,我们认为,要预防非哺乳期乳腺炎,女性朋友应注意以下几点:
  ●舒畅情志,避免过于疲劳,保持情绪稳定,月经前期应尤其注意。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高脂厚味之食物,忌过食海鲜发物。
  ●保护乳房,减少乳房部外伤,避免穿紧身上衣及佩戴过紧的胸罩。定期清洁乳头,避免乳头损伤。
  ●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等乳房部疾病,减少回乳期乳汁淤积。
  不过,即使患有非哺乳期乳腺炎,也不必过于担心。本病为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其易恶变。因其病程较长,病情常易反复,故需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如此,还是能很快治愈疾病并预防复发的。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尹有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曾任感染科副主任、肝炎免疫室副主任、肝病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委员、特需预约专家。  专家门诊:周二、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临床病例  68岁的王先生两年前因腹胀、右上腹不适在当地传染病医院就诊,化验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白蛋白低,“乙肝两对半”仅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其余病毒性肝
生活实例  马先生读小学的儿子因为迷恋上了武侠小说,整天和小伙伴们“打打杀杀”的,很让人担心。一天,儿子和小伙伴一起又买了一支新式的玩具手枪。看到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枪了,马先生觉得应该说点什么。当然,他并没有对孩子没完没了地唠叨或大声责骂,而是微笑着对他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你看美国都裁军了,咱们也减少点军费支出,如何?”儿子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于是像模像样地敬了个
专家简介  尹有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教授,曾任感染科副主任、肝炎免疫室副主任、肝病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委员、特需预约专家。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它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传染。目前,我国患有丙肝的人数达1000余万例。而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取暴利,经常做一
“妙笔”书写着医者之心  “仁心”跳动在笔下字间  大众医学:更多科室的更多好医生,在《大众医学》微信中。登陆微信打开下拉菜单“好医生”版块,收看、收藏更多的“好医生”。  TA的擅长  出生缺陷,子痫前期,早产,双胎。  TA的文摘  孕产妇的纠结  孕妇该吃多少,动多少  管住嘴 原则是适量、均衡。适量指不吃“十分饱”,饿了可以吃既有营养又含糖少的黄瓜、番茄、胡萝卜等。均衡指荤素搭配、食物多样
目前正值炎热的夏天,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受到严峻考验:高温、出汗、日晒……皮肤也在这个季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变油腻、发疹子、长“痘痘”,甚至产生异味,等等。  夏季的皮肤问题会带来烦恼和痛苦。但医生特别告诫:很多夏季皮肤问题,根源并不一定就在夏天。不要以为夏季一过,所有夏季皮肤问题都与自己无关。那样只能导致来年不得不重新面对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疾病。  如何正确处理好夏季出现的各种皮肤
时下很流行“无龄感”一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无龄感:让人活得更年轻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陈建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傅安球  实例:一则“无龄感”的故事  68岁的老李是知青,退休后才回到上海。他退休工资不高,家庭住房条件一般,岁月的沧桑令他早就满头白发。与多数回沪知青一样,住房、养老、医疗以及子女工作婚姻等方面现实问题也时常会困扰他。但令周围人疑惑的是,他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似的
人难免会生病,生了病找医生看亦是天经地义。不过医学并非万能,并非任何病都一定能彻底治好,这就与人们的期望产生了差距。于是便有了钻空子的人,他们施尽浑身解数、鼓动如簧之舌,抛出种种诱饵,诱使一部分人上当受骗。结果无一例外,病仍未看好,甚至更加严重,有时还会出现副作用。中老年人生病的机会多些,对健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些,所以也便成为最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在看病方面,大致有三类情况最容易“中招”。  一是糖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首位致盲眼病。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白内障的患病率高达6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都患有白内障。实际上,临床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仍有不少中老年人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用药物来控制,甚至治愈白内障,导致致盲。据调查,我国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仅仅只有35.7%。  白内障手术的“旧观念”须转变  部分中老年人对白内障的认识仍存在“旧观念”,认为白内障手术不宜过早。实际
在临床上,常见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不愿意服药,尤其是新诊断、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还有些患者看到药品说明书有副作用就不敢服药,或者出现副作用就自行停药、换药。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降压药的益处是非常明确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是很低,且较轻微的。  副作用表现形式多样  目前,临床上降压药有好几种,不同降压药,副作用表现
2013年11月,国家卫计委宣布,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随后,各地将会相继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及实施细则。  新政的实施,让很多想要两个孩子的单独家庭看到了希望。然而,在计划孕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抚养能力、孩子性别、照看、住房、教育等问题,一半以上的家庭还会面临再生育的健康、安全、生育能力等问题。为此,本刊特邀专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对有二孩生育意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