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BiPAP呼吸机治疗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PACO2、PaO2、pH值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上机2小时后PaCO2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4小时pH值观察组较对照组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慢阻肺呼吸衰竭 通气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01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为一种常见疾病,在加重期极易导致呼吸衰竭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传统手段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手段对该病进行治疗,但有创手段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并存在伴随着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而来的并发症。2009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7例,基础治疗同时辅助无创呼吸机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阻肺并Ⅱ呼吸衰竭患者57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50~72岁,平均64.2±1.8岁;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标准本次选取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喘息不断加重;观察痰量呈现增多且伴随弄性或黏液脓性;患者表现为咳痰能力下降。对患者血气进行分析,PaCO2<60mmHg患者即低氧血症和PaCO2>50mmHg患者42例。部分患者胸片显示一侧或两侧肺部有感染,经血气分析后所有患者符合Ⅱ型呼吸衰竭标准随机将57例患者分为29例观察组和28例治疗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治疗前血气分析情况:观察组29例患者血气pH值7.21±0.038,PaCO2 74.6±12.8mmHg,PaO2 52.3±7.91mmHg,治疗组28例患者血气pH值7.17±0.042,PaCO2 73.9±12.4mmHg,PaO2 51.9±8.12mmHg;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无显著性。入选本组数据57例患者呼吸频率均>25次/秒,在非吸氧条件下pH值<7.3,患者对于无创通气面罩具有耐受性。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给予鼻导低流量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兴奋剂等基础治疗,并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止咳化痰、抗感染和一样支持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iPAP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S/T2D30Version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为患者戴好面罩通气模式选取ST模式,调节吸气压4cmH2O,随后根据患者机体状况逐步提高基本控制12~20cmH2O,呼气压设定4~6cmH2O,氧浓度6~8L/分50%,2次/日,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进行3次/日,每次至少保持通气3~6小时,根据患者病情好转逐步缩短通气时间至完全撤机。治疗无效患者应立即转行有创通气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患者血气分析状况与临床体征改变。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在通气24小时后血气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具有显著变化,治疗组在通气前血气pH 7.17±0.042,PaO2 51.9±8.12mmHg,PaCO2 73.9±12.4mmHg比较通气后pH 7.41±0.04,PaO2 73.8±8.2mmHg,PaCO2 56.9±12.1mmHg,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患者在通气后血气pH值7.37±0.042,PaCO2 68.6±11.8,PaO2 61.9±8.4。本组24例患者经无创呼吸通气1~2小时后呼吸困难具有明显缓解,听诊发现肺部失啰音和哮鸣音较刚入院时减轻,吸氧浓度≥50%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可达到90%以上,动脉血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趋于正常值,血压状况与所缓解。本组1例患者转为有创通气治疗,2例患者于2小时内因严重呼吸衰竭引起多脏器衰竭。未引起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见表1。
  讨 论
  无创呼吸机具有操作简单同时可以快速有效改通气效果,具有简单、快捷、间断或持续使用的众多特点优于传统有创通气手段对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也是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治疗手段比较,无创呼吸通气在操作方面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同时也较传统通气治疗理想。但会出现一些口干或鼻面压迫不是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眼睑水肿、胃胀气等症状应在运用无创呼吸通气时加以注意,并于通气时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和宣传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能、参数等进行详细了解更为准确地使用无创呼吸机。慢阻肺患者通常合并呼吸衰竭且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所以进行呼吸通气时要注意且写调整和参数设置。无创呼吸机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渐推广的治疗呼吸衰竭及通气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其使用方便、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多种损伤及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而日愈受到重视。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通常为呼吸时换气及通气的障碍,此时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在入院时进行常规吸氧、化痰、抗炎、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达不到理想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及时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同时对机体疲劳呼吸肌可以得到改善;对自身造成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进行纠正同时也可调整酸碱失衡,也可减少插管通气的相关并发症。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主要以气道阻力增高和呼吸中枢驱动增强为主,而肺动态过度通气会导致内源性PEEP形成。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防止传统治疗中造成的细支气管管壁的塌陷同时又可以改善吸入气体弥散能力和增加功能余气量,可使CO2有效呼出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也是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关键所在。
  对于兴奋剂的使用众多临床医师一直有所争执,本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对患者进行通气,通气时将氧浓度调整稍高同时给予适当的压力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道阻碍等问题,可尽早省力呼吸到氧气。而无创呼吸机的辅助作用对于降低患者高碳、低氧和酸碱失调效果优于进行基础治疗。本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经过无创通气后有效缓解了呼吸肌疲劳及呼吸困难同时减轻了脏器负担,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气pH、PaO2、PaCO2具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无明显变化。无创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死亡率。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和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提高治疗时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排除,使气道保持通畅。经面罩进行的无创通气,不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步性能好,清醒患者易接受,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便于消毒,间断上机,不影响进食。治疗时可随时使用或终止,安全、有效、舒适、方便,患者创伤小、痛苦小且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做好人机界面的连接及气道管理,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综上,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云峰,白树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10-1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李水英.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5,6(20):6.
  4 黄绍兴.呼吸机治疗与监护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7.
  5 王玫红.BiPAP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35.
  6 胡永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73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408-409.
  7 刘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5(1):78-79.
其他文献
湿法炼锌净化钴渣选择性浸出锌后浸出渣的酸浸液中杂质含量较高,影响钴的回收。研究了采用P204萃取剂从该酸浸液中去除锌、镉、铁等杂质,考察了酸浸液pH、P204体积分数、萃取
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可以有效地和生态环境融合,同时也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合理应用资源来实现,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保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协同作用。方法:将1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Ⅰ组(中药组)62例予胃苏颗粒口服,对照Ⅱ组(西药组)58例予莫沙比利片口服,治疗组(中西药结合
<正>互联网飞速发展导致IP地址消耗速度激增。随着全球IPv4地址告急,针对IP地址的解决方案相继出台,IETF提出的IPv6第二代互联网技术也日趋成熟。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七大部委
新的媒介技术和媒介环境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转变与创新刻不容缓。
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但目前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分析较少。本研究选取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析临床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今年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经头颅CT结果和临床资料选择。其中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2±10岁。  方法:入院后,除身高、体重等常规测量
以L-苯丙氨酸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合成碳量子点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测定Pb^2+。结果表明:3 mL碳量子点在1 mL、pH=5.8的N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敏章消化内镜中心成立暨首家全国(消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通过现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