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改革也“打瞌睡”?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GANG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有媒体记者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的一次会议上看到,会场最后两排的座位前立着两块“迟到席”的牌子。据悉,这是曲江区为治理“会议迟到、早退、打瞌睡”这3种弊病所出的“创新三招”中的一“招”,而另外两招是“会风监督员”和“离开会场请登记”。
  其实,设会议“迟到席”并非曲江区首创。2008年5月,陕西省汉中市出台10项工作制度,其中包括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增设“迟到席”。
  确实,会风问题是个大问题,整治会风已成为“共识”,各地纷纷行动。先有会议打瞌睡者被免职,后有“打假会”出现“假领导”的冒名顶替,讽刺味十足。
  会风整治是必须的,否则,会将不会,会议的严肃性和会议的尊严荡然无存,这让热衷于开会的领导很恼火、很没面子。且不说,整治的效果是否立竿见影,就算会风真正好转了,如果还是多如牛毛的会议,也会把人折腾得够呛。事实上,会风的整顿只是会议改革的一小部分,深层次的会议改革却往往滞后,致使会议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一直安坐在“迟到席”上,而且还在“打瞌睡”。
  这不,就在不久前,河北省深泽县纪委发出通知,严禁利用手机编辑、留存、传播低俗信息,违者将被追究责任,其单位领导也将被追究连带责任,特别典型的还要公开曝光。从2009年7月10日开始,深泽县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目前已召开专题讨论会480多个。一时间,舆论哗然:“480多个专题讨论会”就是“昏段子”。唉,还是“会海无涯苦作舟”。
  会议改革为何还在“迟到席”上“打瞌睡”?早有人指出:会议多是行政行为滞后甚至老套的外在表现形式。政府机关的“会议依赖症”,症结在于对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的依赖。这些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行政命令式的居多,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之一。只有彻底改变政府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用更先进的行政方式与行为来取代,才有望用与时俱进的手段来取代会议行政的模式。
  事实上,民众也包括诸多干部在内,都希望会议改革不再“迟到”,更不能“睡着”。传统行政模式的“突破”与“突围”,不能等待,不能观望,这是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或许,“伤筋动骨”的会议改革能成为破除传统行政模式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迷胡戏,是流行于我省广大地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尤其是在关中各县最为盛行。同时,随着历代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也早已流入甘肃、青海、宁夏、晋南,豫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