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新在它的“兴趣”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新在它的“练中学”,为学生做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性学习要向科学研究靠近,而一些关于研究性活动的综合性学习表现得尤其显著。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但不是放纵;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但不是让学生玩乐。下面,通过对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点作进一步分析。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题选择
  在当今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教学资源与手段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发展,每堂课的学习都安排有许多具体教学任务,并将每种活动均细化为若干小课题。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安排往往是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小组、并自选命题,从而进一步有效开展活动,最终教师指导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公布与交流。如此优化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虽然立意较好,但是却不免过于理想化了。实际上,除了少部分学生依靠家长的指导的确做得很好,但大多数学生依然没有得益于此,反倒影响了语文综合学习的质量。故此在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应当先从选题入手,促进学生产生参与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当中便在选题之初用不同主题的小课题向学生提问,这些课题大家更喜欢选择什么进行研究?为什么?往往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便能与学生共同探讨出选题的基本方针与思路。首先就是必须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动力的题目;其次便是要另辟蹊径,选择别人未曾关注到的题目。同时,也要贴近生活实际,更要尊重科学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进行方案制定
  通过对选题的深入讨论,与学生进行适当沟通,教师应当起到为学生引导并解答疑惑的作用,当满足学生兴趣与教学标准的选题出炉之后,教师应作及时整理,将思路相同或相近的课题整合为一场,并建立相应课题小组,为学生开辟讨论与畅谈的平台。而对于没能够确立选题或选题不合理的小组应按照其兴趣分别汇入相应课题小组中。如此一来,小组按照学生本身的兴趣所在而规划,研究课题也能无形中让学生产生充分的劲头,这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掌握,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对知识点的学习中。接下来,制定活动方案也需紧随其后,笔者在进行课题小组活动规划上,出于引导目的,为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应从哪个切入点下手?要做那几件事情来完成课题的研究?以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学生不但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对接下来的研究作出系统规划。这三点,包含了课题研究中的研究目的、内容以及过程与分工三点要素,是主导研究课题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活动的制定,再以班级为范围进行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完成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在这过程中出示活动计划的范本,供有困难的小组借鉴,是一项保底的工作。
  三.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并加工整理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计划的归纳,便可让学生自主实践进行活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实践并非自由活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已经变为学生,但是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同样必不可少,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其自主实践的可能。如果对课题的调查、观察、设计问题等统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直接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那么往往会导致过度追求物化成果,而将活动流于表面。笔者在进行学生信息收集指导时,为学生小组合作任务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观察的方法,确定访问的对象和访问的内容,理出查阅资料的要点和方式……之后通过进行班内交流,达到思想上的碰撞,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学生对于信息收集的方法与方式上也更能够切实可行、简洁务实。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学生所积攒的理论知识也更为宽阔,在此之后,加以加工、整理,并进行课题报告的书写,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加强了对既有知识的巩固,更训练了其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想化目的也最终达成。
  本文通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起到帮助、借鉴的作用。
  李忠,教师,现居贵州织金。
其他文献
一、学生不能准确解读考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是根基,是行动的指南。细究江苏09高考农村学生作文遭遇厄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不少江苏考生居然读不懂题目,不得不说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把“时尚”与“经典”混为一谈,依然出现了大量写屈原投江,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李清照“凄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考查试题。从2004年的《草堂·诗魂》到2010年的《溜索》,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来的现代文阅读题有一些明显的变化趋势。1.材料选取上,更加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2.考点安排上,更加注重“鉴赏评价”层面的考查。3.题型设计上,更加具体、灵活,富有人文性、开放性。如2009年江苏卷《都江堰》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10年江苏卷《
几年前,毕飞宇曾经把自己的短篇小说文集之一命名为《轮子是圆的》,他在自序中反省了过去的创作之后非常认真地提醒自己和读者:“我们常常在出奇制胜面前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好奇心,同时表现出争先恐后的功利心,恰恰忽视了最基础、最根本、最恒常、最原始的那个部分。”巧合的是,几年之后,“轮子是圆的”被同是江苏籍的青年作家徐则臣演绎成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毕作家自审式的思辨短文精粹深沉,小徐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小说则借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高为师。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数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应用,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掌握和吸取几乎是同步的,甚至有些新生事物学生了解了,老师不一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当老师的只有力争学得更好一些、更多一些,才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责任。那么怎样学得更好一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教育呼唤现代教师。现代教师应善于承担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导者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等多种教育角色。现代教师的成长过程应是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过程。    一 学习理论,在高度上着力    对我国大多数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理论“先天不足”,基本上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也未必扎实学好了教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少学生在运用例证法时,常常是堆砌论据,以例代析。正因为缺乏必要的分析,结果使论据的作用不能充分凸现,从而使论证有隔靴搔痒之感。在近三年的高三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实情总结出以下几种“析例”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在运用例证法时加大说理力度。    一、追根探因法    这种方法由结果(现象)探寻原因,揭示本质,从而充分证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时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我认为,对学生作文的升格很重要。有的学生作文,只要在某些细微处稍加注意,就能升格为很优秀的文章。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致力于以下“八好”,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拟写新鲜入眼的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激起
叶弥的《香炉山》是一篇探寻女性微妙心理的小说。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本来是“一个享受愉悦的机会”,却因为她心里充满了对未知旅途的戒备,自行破坏了这个美好的夜晚。她的一举一动受潜意识的波动影响,随之发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变化,连她自己都无法控制。小说的笔触逐步深入女性内心的隐秘地带,抓住那些潜意识里稍纵即逝的感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形象地表露出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分裂的女性内心世界。她的内心世界里诸多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调动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语言。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留心别人的丰富语言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很强。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
细观小学生写的字,就会发现它们各有“特色”:“瘦长体”是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的,像极了她们心目中青春偶像人物的身材;“狂草型”则是大多数男孩子的最爱,那些字放荡不羁,倒是有几分男孩子的个性;还有的字呈“扁平式”,基本谈不上什么美感。那么造成小学生写字不美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握笔姿势畸形。造成字体的严重变异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的字要么“散架”,要么“局促”,越看越不像,越看越不舒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