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全民健身中健身器材现状的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健身器材现状的研究,得出各地方乡镇中全民对健身器材的使用程度和健身行列的积极性方面,及发展普及程度和器材分布的不同程度。真正地反映出农村健身器材的不足程度,通过对影响农村全民健身活动中器材设施现状的诸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省全民健身计划在广大农村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关键词】全民健身;健身器材;现状;建议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曾题词号召:“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由此可见:研究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乡镇体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对广东省的农村4个乡镇,不同性格、年龄,不同生活水平的农村居民600户,计1800人,其中男1200人,女600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9岁。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乡镇1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15.6%,乡镇2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17.8%.乡镇3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30.9%.而乡镇4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35.7%.因此可以看出各乡镇健身器材设施及不平衡。
  农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表明:广大农民目前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整体上比较低,仅有45.6%的农民对我国的全民健身的意义有所了解。而且,这部分居民对健身的意义了解得非常肤浅,更严重的是还有54.4%居民对健身的意义的理解根本不正确。此外78.8%的农村居民对健身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认为劳动一天就是运动一天的一种错误想法。因此产生了“既然身体是健康的,就无需浪费时间去进行身体锻炼”的错误观点。
  以上问题表明,目前广大农村居民对于我国实行的全民健身活动认识得甚少。因此,认识不到健身的意义重大。对体育健身器材设施的使用几乎没有,它是阻碍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广泛迅速展开的首要原因。
  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舆论宣传工作不够深入,且缺乏力度,致使广大农民没有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自我健身意识薄弱。
  经济也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入体育的经费就越多,反之越少。
  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大。其场地设施投入也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设施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缺少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农民只能使用有限的健身器材锻炼。见表如下: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为:散步(48.2%)、游泳(29.1%)和打羽毛球(22.7%),其中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是散步,原因是散步这个项目活动强度较小,且活动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游泳则是夏季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
  人们要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就需要配备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运动服装,体育消费水平受消费者收入水平制约,而收入水平则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
  教育是整体素质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体育健身习惯,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建议有关乡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兴建健身器材设施,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使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健身运动。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一个不可缺少的群体, 在当前形势下, 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 针对这一群体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上所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加强与创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党组织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党建工作 改革创新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要着力
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只追求表面的热闹,课堂就难以控制,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下面谈谈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历史学科具有叙事性特点,要求教师叙事要条理清
期刊
【摘 要】汽车维修实例教学引入课堂能有效地建立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其关键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例教学;创设教学任务;小组教学  柳州正在打造一个工业城市,打造中国西南最大的汽车城,对我市维修市场的人才需求极大,柳州的机动车维修企业数量的增长也使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
[摘 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我国对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视。在教育方面,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地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现在大多数学科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完善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改革已经进入了瓶颈阶段,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工作人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发现以通识教育为基础进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将會是一个不错的探索方向,但是因为通识教育应用于思政教育还相对不完善,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会产生一些问
新教材下的新教法应体现“新”,这是很多同行们的共识。作为语文“新”的教法则应体现在“精”与“减”上。所谓“精”就是精讲,所谓“减”就是少讲。精讲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要精。新教材“精而少”,这里的精是精髓、经典的意思,而少体现在它大量删减了哪些过时的、重复的、偏难的、无用的内容。每一个内容、每一个章节、每一篇课文都各自体现了自己的丰富内蕴和外显的教育教学目标,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