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泮托拉唑钠(1)肠溶固体分散体,并优化其处方工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结合Plackett-Burman 设计(PBD),以在pH 6.8 介质中45 min 时的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
【机 构】
: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泮托拉唑钠(1)肠溶固体分散体,并优化其处方工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结合Plackett-Burman 设计(PBD),以在pH 6.8 介质中45 min 时的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从肠溶载体溶液pH 值、药物与肠溶载体的质量比、肠溶材料与冻干保护剂的质量比、搅拌速度、滤膜吸附作用、混合时间6 个因素中筛选出关键因素,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BBD)结合响应面法对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确定1 肠溶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工艺.结果表明,药物与肠溶载体的质量比、搅拌速度和混合时间对1肠溶固体分散体的释放行为有显著影响,且最优值分别为1:4、370 r/min、20 min.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1 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基于1 肠溶固体分散体的片剂与市售1 肠溶片相比,在pH 6.8 介质中释放的速度更快、程度更高.
其他文献
雄甾-4-烯-3,17-二酮(2)、原甲酸三乙酯和对甲基苯磺酸—水合物在四氢呋喃和乙醇中进行烯醇醚化反应,产物不经分离,反应液中直接加入N-甲基苯胺和37%甲醛溶液进行Mannich反应,
本研究在丙二酸二乙酯和亚硝酸钠反应制备法匹拉韦中间体异亚硝基丙二酸二乙酯过程中,发现存在二次放热现象,并且亚硝酸钠的用量远超理论量.通过在线红外检测和反应热力学数
利用β-葡萄糖苷酶对胡黄连苷Ⅱ(1)进行酶解,得到一种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纯度检验及质谱、1H NMR、13CNMR等鉴定,确定为一种新的化合物,即胡黄连苷Ⅱ苷元,
利用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自聚合反应的特性,制备了 pH 响应性电荷反转型共聚物纳米粒(PDHNPs).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对所得纳米粒进行表
为提高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稳定性及缩短冻干周期,以冻千时间、产品外观、水分等关键质量属性为指标,对溶剂和干燥温度进行了单因素优化.最终确定采用1%叔丁醇的水溶液作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