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读、导、练”三环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主动探究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读导练 三环教学
进入新世纪,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显然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终生受用的全面知识,面对这样的现实,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我们采用了“读、导、练”相结合的三环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环:“读”
“读”是指学生读书、读图、议论等几项自学性的活动。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自学”正式纳入课堂,把组织学生读书、读图、议论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加以安排,使其经常化、制度化、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1.保证自学时间。每节课前保证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全进行自学活动。多数情况是根据教材的分段把自学安排为二至三次进行。这样,一节课便往往依几次自学而划分为几个教学段落。
2.提出自学要求。留下读书“痕迹”,如有勾画,有批注等;明确主要内容,即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抓住教材重点,把它变为少数几个问题;解答主要问题,即尝试自己去理解,掌握教材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或规律。
3.进行自学指导。主要有: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意义的教育;介绍一些读书、思考的科学方法,变换学生读书的方式;用板书、板画指出主要内容,或用提问、解题来促进认真读书等。总之,让学生在自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充分发挥这十几分钟的训练性作用。
第二环:“导”
“导”包括教师的启发提问,板书板画,归纳总结等多种指导性活动。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协调教材、学生、教师三方,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所占课时,一般要20分钟左右。
有了学生“读”的基础,教师进行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应准确、生动、有启发性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切忌“不放心”点点俱到,简单重复教材内容,而是只导出教材的重点、关键点。一节课里,一般教师只着力抓二、三各主要问题;对教材中的一般性知识,大多数是通过自学或放到作业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跨好“大步子”或“中步子”,“小步子”则让学生自己去跨。这样,既利于克服“满堂灌”、“抱着走”,也是教师信任学生、支持自学的实际行动。
2.力求从新的角度,用新的形式中各类景观图、曲线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逐项比较,从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如通过对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四个大城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比较,可得出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用多媒体显示两张景观图来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一张是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大地披上银装,地面积雪很厚,冰封雪地,人们穿棉衣戴皮帽,扬鞭催马,在冰雪上行驶扒犁,说明冬季严寒;另一张是我国南方的海南岛,浓绿阔叶的椰子树呈现出热带风光,广阔的田野上,插秧机正在忙于插秧,说明这里冬季仍生机勃勃。通过这样的直观比较,使学生做到理解记忆。
第三环:“练”
“练”是指学生的单元练习、阶段练习、综合练习、考查考试、评析等知识能力的巩固提高性活动。
1.有目的地认真地把“练”纳入课堂教学,适时适量安排单元性课堂练习课。仍要以学生为主体,也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堂练习课里,允许学生查书查图,以利于及时巩固那些处于动摇状态的知识。
2.把“练”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体现于指导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自学质量,启发指导等“读、导”环节之中。例如:自学“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后,结合《中国地图册》和《中国地理填充图》,草绘我国“三横五纵”铁路干线图并注明各干线名称;出示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旅游综合题。如某旅游团从北京出发,计划乘火车到有关城市参观旅游,主要旅游点包括:中山陵、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广交会,最后到香港(从苏州到杭州要乘船),请写出一个合理旅游线,并掌握反馈信息,以练促进,效果甚佳。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要放眼于未来,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大胆地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就要改变那种“风平浪静”的教学局面,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邢台县羊范中心学校河北邢台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读导练 三环教学
进入新世纪,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显然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终生受用的全面知识,面对这样的现实,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我们采用了“读、导、练”相结合的三环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环:“读”
“读”是指学生读书、读图、议论等几项自学性的活动。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自学”正式纳入课堂,把组织学生读书、读图、议论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加以安排,使其经常化、制度化、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1.保证自学时间。每节课前保证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全进行自学活动。多数情况是根据教材的分段把自学安排为二至三次进行。这样,一节课便往往依几次自学而划分为几个教学段落。
2.提出自学要求。留下读书“痕迹”,如有勾画,有批注等;明确主要内容,即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抓住教材重点,把它变为少数几个问题;解答主要问题,即尝试自己去理解,掌握教材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或规律。
3.进行自学指导。主要有: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意义的教育;介绍一些读书、思考的科学方法,变换学生读书的方式;用板书、板画指出主要内容,或用提问、解题来促进认真读书等。总之,让学生在自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充分发挥这十几分钟的训练性作用。
第二环:“导”
“导”包括教师的启发提问,板书板画,归纳总结等多种指导性活动。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协调教材、学生、教师三方,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所占课时,一般要20分钟左右。
有了学生“读”的基础,教师进行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应准确、生动、有启发性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切忌“不放心”点点俱到,简单重复教材内容,而是只导出教材的重点、关键点。一节课里,一般教师只着力抓二、三各主要问题;对教材中的一般性知识,大多数是通过自学或放到作业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跨好“大步子”或“中步子”,“小步子”则让学生自己去跨。这样,既利于克服“满堂灌”、“抱着走”,也是教师信任学生、支持自学的实际行动。
2.力求从新的角度,用新的形式中各类景观图、曲线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逐项比较,从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如通过对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四个大城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比较,可得出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用多媒体显示两张景观图来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一张是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大地披上银装,地面积雪很厚,冰封雪地,人们穿棉衣戴皮帽,扬鞭催马,在冰雪上行驶扒犁,说明冬季严寒;另一张是我国南方的海南岛,浓绿阔叶的椰子树呈现出热带风光,广阔的田野上,插秧机正在忙于插秧,说明这里冬季仍生机勃勃。通过这样的直观比较,使学生做到理解记忆。
第三环:“练”
“练”是指学生的单元练习、阶段练习、综合练习、考查考试、评析等知识能力的巩固提高性活动。
1.有目的地认真地把“练”纳入课堂教学,适时适量安排单元性课堂练习课。仍要以学生为主体,也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堂练习课里,允许学生查书查图,以利于及时巩固那些处于动摇状态的知识。
2.把“练”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体现于指导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自学质量,启发指导等“读、导”环节之中。例如:自学“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后,结合《中国地图册》和《中国地理填充图》,草绘我国“三横五纵”铁路干线图并注明各干线名称;出示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旅游综合题。如某旅游团从北京出发,计划乘火车到有关城市参观旅游,主要旅游点包括:中山陵、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广交会,最后到香港(从苏州到杭州要乘船),请写出一个合理旅游线,并掌握反馈信息,以练促进,效果甚佳。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要放眼于未来,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大胆地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就要改变那种“风平浪静”的教学局面,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邢台县羊范中心学校河北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