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苏富比2013春季中国书画拍卖现场,人潮涌动,叫声不断,屏幕上的数字不断地变化,大家都在为丁衍庸《白鹤高飞正待时》进行你争我夺的较量,从估价为160万至220万港元,经过几轮的竞相叫价,最终随着拍卖师一声“904万港元成交!”这幅合计人民币725万元的画作尘埃落地,成为迄今为止丁衍庸个人拍卖市场的最高价,刷新了历史纪录。本幅精品画作高逾3米,是画家传世最大的力作之一。画中粗干拔地,顶天矗立,玉兰沿枝攀升,位于底部者,含苞欲放,愈往高处则绽开愈盛。傍有白鹤相陪,作引颈仰望状,聚其目光者乃墨蝶拍翅,轻盈飞翔。画作构图大胆,笔力雄健,体现了画家不受拘束的心境。
或许人们对丁衍庸还比较陌生,但他在民国时期却是知名人物,然而如今却被埋没在时光的长河里,等待着人们去挖掘。
其人其艺
丁衍庸又名衍墉,因生肖之故又称虎,中年更名鸿,字叔旦,1902年4月巧日生于广东茂名。幼喜书画,读中学时,其叔父丁颖自日本帝国大学农科学院毕业归国,促其留日,十八岁终获广东省府公费留学资格。1920年9月抵东京习日文,并于川端画学校学习素描。1921年,同卫天霖同时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受业于膝岛武二,得艺术自由表现之启蒙。在参观“第一届法国现代画展”后,对西方绘画之表现色彩大为惊讶,自此受西方后印象派和现代派影响,选取马蒂斯之画风为其深探之基础。曾以印象派作风的油画静物《食桌之上》入选。
1925年秋至上海,与吴稚晖、陈之佛、刘大白、朱自清共组“立达学园”,与丰子恺、陈抱一、关良、陈之佛、黄涵秋等留日同人共职立达学园美术科。丁衍庸复兼职上海神州女学。适值上海艺术大学学潮,与蔡元培、陈抱一等共建中华艺术大学,任监事、教务主任、艺术教育科主任职。同陈抱一在“洋画运动”中共倡“现代画派”,得“革命浪湘”之誉。次年正月,参加“中华艺术学社师生绘画展”,与关良、陈抱一在安乐宫饭店举办“洋画家联合展览会”,提倡新派艺术。1928年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出任“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甄审及筹备委员会”委员职。是年秋应邀返广东,络建广州市立美术博物馆,兼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教授。丁衍庸之作《读书之女》在1929年在上海“第一届全国美展”获佳评,被胡根天誉为“现今画坛上一个有力的表示,流杨的笔致,表现之大胆,足令拘谨的观众惊倒。”自此,丁衍庸个人风格,得到了系统化的发展。
1932年,丁衍庸复赴上海,任教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光复后归沪,同关良、倪贻德、陈士文、周碧初、朱屺喻、宋钟元、钱鼎、唐云成立“九人画会”,进一步实践中西艺术的融汇与贯通。1946年被牌为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其作品《荷蛙图》在法国举行的“中国当代绘画”展中,被巴黎东方博物馆收藏。因在广东省立艺专执教有功,得“启钥民智”之匾额。丁衍庸四十八岁时移居香港,并多次举办画展,1978年12月23日病逝于九龙法国医院。
综观丁衍庸的平生艺事,从接受西方艺术基本功的洗礼、掀动野兽派的潮流,到终身投入西画的教学,尤其是在同代留学的西洋画家或亡殁、或销声、或转向之时,他仍然创作不辍,可见西洋绘画与其所结的不解之缘。
画风独特
丁衍庸书画作品的风格融贯中西,奔放且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明丽鲜亮的色彩,大胆且极具创造力的构图,原始稚拙的情境意趣,使他获得了“现代八大山人、东方马蒂斯”的称誉。尤其是他晚年的水墨作品,人物画雄奇浑厚,花鸟画含蓄拙趣,观之余香余韵使人回味无穷,而画面中强烈的精神表现与喜剧化的戏谑,也蕴含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精髓与思想。
丁衍庸在中国画尝试中,首先涉猎的是吴昌硕风格的花卉。丁在西方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笔墨之间,将马蒂斯、毕加索与金农、八大之神韵融汇。洋红、燕黄、花青、黑白,稚拙生动,醒目跳跃;浸着秋光之葫芦、迎着晨曦之牵牛、旅着箱色之金菊、挂着雨意之芭燕、挟着绿风之红莲、映着斜阳之丝瓜、玉兰丛中的孔雀、兰竹之下的八哥,神与物化,心与天游。仰首倨傲、冷目斜光、独居凄寂、自信清狂,都是丁衍庸笔下仙鹤的神姿,无不以形写神,深见其把握造型功力。
丁衍庸的人物以“线”造型,动态强劲,内容非戏剧人物,即历史典故,如苏武牧羊、苏三起解、牛郎织女、吕布貂蝉、击鼓骂曹、贵妃醉酒、西游四僧过海八仙。可以说题材广非常广泛,颇饶趣味。人物形象夸张,略其形而写其神,寥寥数笔而活灵活现。如《三顾茅芦》将刘、关、张三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与画面左上角酣睡中的诸葛亮鲜明对比。《贵妃出浴图》以现代的意识与技法表现白居易《长恨歌》之古愈,再现一千年前的封建宫廷生活。丁衍庸善于从民间故事取材。丁氏画廊中的人物,有脚赚小舟之钟馗,女扮男装之花木兰,面壁坐禅之达摩,孤山放鹤之道士,一身素编之娇女,各显其能之诸仙,由江心镶泊之仕直至鸡鸣狗盗之徒,牵猴的、献寿的、舞枪的、卖药的,人、神、动物相互缠绕,吵嚷热闹,编织成大型浪漫交响组曲,令你开心,令你欢笑。
其绘画一反传统格局,笔墨、章法、立意,焕然一新。他崇尚石涛和尚的山水,并以己意效仿之。他依然以线作骨,笔简意赅,作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丁衍庸的山水,不见披擦,仅以大笔粗线略勾其轮廓,以短、干、断、涩表现苍朴之态。综合中国散点观察和西洋焦点透视法,大面积空白画海布不留白,以干笔随意为之,反具流淌之势。逸笔草草,纵情挥毫,适兴之所至,却也有很多兴味。
市场价值知多少
丁衍庸早在本世纪初价格也并不高,一般在数万元至十万元左右,高的突破十万。如丁衍庸《山水人物》在2000年的华艺國际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为1.65万元。但却是稳步上升,其《六柿图》在2002年的佳士得获价4.35万元。这类作花鸟作品深受市场追捧,并且随着市场的繁荣,也有突破十万元。丁衍庸《金钱豹》在2004年的佳士得以14.06万元成交。
还有一些松鹤题材更是水涨船高,2006年他的一幅《一笔鹤》拍出了23.71万元,这在当年实在是不算低了。同年,其《松鹰》在佳士得拍出了32.44万元的高价。 但要单纯论价位的话,笔者发现其扇面算是很好的选择,价低并上升快。扇面早年只有数千元,丁衍庸《戏剧人物》扇面在2001年的北京翰海仅以6600元成交。此类扇面在十年后的2011年,也达到数万元。丁衍庸1962年作《书法花鸟扇面双挖》扇面在北京匡时以4.6万元成交;2012年,其《人物》(二帧)扇面在中國嘉德获价9.2万元。
同样,册页的门槛也不高,丁衍庸《花鸟鱼虫十二图册》(十二开)在2004年的上海崇源获价3.3万元。价格虽不高,但是上升空间较大。其《仿八大山人画意册》在2007年北京保利在4.25万元成交。丁衍庸《花鸟戏剧人物册》(八对开选六)在2008年的佳士得以26.29万元成功易手。这类册页也是藏家比较追捧的。并且升值空间不小。如他的《山水人物花鸟册》册页在2011年佳士得拍卖会上获价35.7万元。可以看出册页的价格在稳步上涨。
相比而言,立轴精品的上涨幅度是令人惊喜的。如其1975年作的《金钱豹》在2004年佳士得的成交价为14.06万元。而该作在五年后的2009年香港苏富比再次被上拍,这次竟拍出了28.72万元,五年竟翻了一番,可以看出其作品的市场潜力巨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另笔者通过雅昌网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观察发现,手卷类型频频出现在拍卖场上,并且价格逐年上升,涨势明显。早在2001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上,丁衍庸《花鸟虫鱼卷》的成交价为8.904万。而到了2005年上海的敬华拍卖会,他的《白描仿八大画意》手卷以26.95万元成交。这还不算高价,在2011年北京匡时拍卖会上,其精品力作《杂画卷》经过多轮的比拼,最终以97.75万元成功拍出。离百万元也仅一步之遥。
而一些特殊的人物题材也常出现,深为藏家青睐。如丁衍庸1977年作《贵妃出浴》在2005年6月的佳士得以11.44万元成交。没想到同年11月,该作被再次上拍,其价格竟翻了一倍,最终拍出了24.16万元,真可谓暴利。也顿时带动了其市场行情。此后,几十万元的作品开始增多。
总的来讲,花鸟比人物价格要高,人物的流通在市场上的数量也较少,但人物的升值空间比较大。如他的《达摩》在2006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6万元成交。此作品在一年后的香港苏富比却以13.75万元成交。一年翻了三倍,可以看出人物画的上升幅度。也说明了其画作深受海外藏家的欢迎。
此外,笔者还发现其四屏条是更值得投资的类型,有的价位也不高,这类作品相对立轴来讲毕竟属少数,且是一系列的更易出手。丁衍庸《花鸟》四屏在2006年中国嘉德的成交价为14.3万元;其《兰竹》四屏在2010年中国嘉德获价26.16万元。
2008年开始,随着艺术市场的整体火爆,其艺术市场价格也上升较大。丁衍庸的《萧萧风雨泣残阳》在2009年中国嘉德以51.52万元的高价,刷新了个人以往的拍卖纪录。同年其《高松雄鹰》在中国嘉德也拍出了16.8万元。市场行情开始进一步走红,拍出几十万元的比比皆是。丁衍庸1970年作《奇人异禽图》在2011年北京诚轩获价46万元。同年其《屈大夫赏兰图》在佳士得以27.2万元成交。
2011年的市场是最为红火的一年,作品连连创纪录。丁衍庸《猫雀图》在当年的香港苏富比以75.44万元拍出。丁衍庸1978年作《八仙》立轴2011年在佳士得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以207万元的高价成交,引爆全场。再次刷新了个人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是其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直冲两百万,一下子引爆了其个人的市场,行情直线上升。此后百万元开始增多。
丁衍庸《EIGHTIMMORTALS》在2012年的香港苏富比上拍出了108.9万元的高价。无独有偶,其1970年作《荷塘趣味》在2013年佳士得更是以125.9万元成交。丁衍庸《杨柳风前》同年中国嘉德获价117.9万元。2016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其杂画册以37.57万元成交。
纵观其十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化,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丁衍庸的每平方尺均价从2001年的8800元上升至2008年的17721元,至2013年达到顶峰的55902元,到如今的32500元左右。未来的市场行情十分明朗!
或许人们对丁衍庸还比较陌生,但他在民国时期却是知名人物,然而如今却被埋没在时光的长河里,等待着人们去挖掘。
其人其艺
丁衍庸又名衍墉,因生肖之故又称虎,中年更名鸿,字叔旦,1902年4月巧日生于广东茂名。幼喜书画,读中学时,其叔父丁颖自日本帝国大学农科学院毕业归国,促其留日,十八岁终获广东省府公费留学资格。1920年9月抵东京习日文,并于川端画学校学习素描。1921年,同卫天霖同时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受业于膝岛武二,得艺术自由表现之启蒙。在参观“第一届法国现代画展”后,对西方绘画之表现色彩大为惊讶,自此受西方后印象派和现代派影响,选取马蒂斯之画风为其深探之基础。曾以印象派作风的油画静物《食桌之上》入选。
1925年秋至上海,与吴稚晖、陈之佛、刘大白、朱自清共组“立达学园”,与丰子恺、陈抱一、关良、陈之佛、黄涵秋等留日同人共职立达学园美术科。丁衍庸复兼职上海神州女学。适值上海艺术大学学潮,与蔡元培、陈抱一等共建中华艺术大学,任监事、教务主任、艺术教育科主任职。同陈抱一在“洋画运动”中共倡“现代画派”,得“革命浪湘”之誉。次年正月,参加“中华艺术学社师生绘画展”,与关良、陈抱一在安乐宫饭店举办“洋画家联合展览会”,提倡新派艺术。1928年任中华艺术大学校长,出任“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甄审及筹备委员会”委员职。是年秋应邀返广东,络建广州市立美术博物馆,兼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教授。丁衍庸之作《读书之女》在1929年在上海“第一届全国美展”获佳评,被胡根天誉为“现今画坛上一个有力的表示,流杨的笔致,表现之大胆,足令拘谨的观众惊倒。”自此,丁衍庸个人风格,得到了系统化的发展。
1932年,丁衍庸复赴上海,任教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光复后归沪,同关良、倪贻德、陈士文、周碧初、朱屺喻、宋钟元、钱鼎、唐云成立“九人画会”,进一步实践中西艺术的融汇与贯通。1946年被牌为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其作品《荷蛙图》在法国举行的“中国当代绘画”展中,被巴黎东方博物馆收藏。因在广东省立艺专执教有功,得“启钥民智”之匾额。丁衍庸四十八岁时移居香港,并多次举办画展,1978年12月23日病逝于九龙法国医院。
综观丁衍庸的平生艺事,从接受西方艺术基本功的洗礼、掀动野兽派的潮流,到终身投入西画的教学,尤其是在同代留学的西洋画家或亡殁、或销声、或转向之时,他仍然创作不辍,可见西洋绘画与其所结的不解之缘。
画风独特
丁衍庸书画作品的风格融贯中西,奔放且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明丽鲜亮的色彩,大胆且极具创造力的构图,原始稚拙的情境意趣,使他获得了“现代八大山人、东方马蒂斯”的称誉。尤其是他晚年的水墨作品,人物画雄奇浑厚,花鸟画含蓄拙趣,观之余香余韵使人回味无穷,而画面中强烈的精神表现与喜剧化的戏谑,也蕴含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精髓与思想。
丁衍庸在中国画尝试中,首先涉猎的是吴昌硕风格的花卉。丁在西方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笔墨之间,将马蒂斯、毕加索与金农、八大之神韵融汇。洋红、燕黄、花青、黑白,稚拙生动,醒目跳跃;浸着秋光之葫芦、迎着晨曦之牵牛、旅着箱色之金菊、挂着雨意之芭燕、挟着绿风之红莲、映着斜阳之丝瓜、玉兰丛中的孔雀、兰竹之下的八哥,神与物化,心与天游。仰首倨傲、冷目斜光、独居凄寂、自信清狂,都是丁衍庸笔下仙鹤的神姿,无不以形写神,深见其把握造型功力。
丁衍庸的人物以“线”造型,动态强劲,内容非戏剧人物,即历史典故,如苏武牧羊、苏三起解、牛郎织女、吕布貂蝉、击鼓骂曹、贵妃醉酒、西游四僧过海八仙。可以说题材广非常广泛,颇饶趣味。人物形象夸张,略其形而写其神,寥寥数笔而活灵活现。如《三顾茅芦》将刘、关、张三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与画面左上角酣睡中的诸葛亮鲜明对比。《贵妃出浴图》以现代的意识与技法表现白居易《长恨歌》之古愈,再现一千年前的封建宫廷生活。丁衍庸善于从民间故事取材。丁氏画廊中的人物,有脚赚小舟之钟馗,女扮男装之花木兰,面壁坐禅之达摩,孤山放鹤之道士,一身素编之娇女,各显其能之诸仙,由江心镶泊之仕直至鸡鸣狗盗之徒,牵猴的、献寿的、舞枪的、卖药的,人、神、动物相互缠绕,吵嚷热闹,编织成大型浪漫交响组曲,令你开心,令你欢笑。
其绘画一反传统格局,笔墨、章法、立意,焕然一新。他崇尚石涛和尚的山水,并以己意效仿之。他依然以线作骨,笔简意赅,作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丁衍庸的山水,不见披擦,仅以大笔粗线略勾其轮廓,以短、干、断、涩表现苍朴之态。综合中国散点观察和西洋焦点透视法,大面积空白画海布不留白,以干笔随意为之,反具流淌之势。逸笔草草,纵情挥毫,适兴之所至,却也有很多兴味。
市场价值知多少
丁衍庸早在本世纪初价格也并不高,一般在数万元至十万元左右,高的突破十万。如丁衍庸《山水人物》在2000年的华艺國际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为1.65万元。但却是稳步上升,其《六柿图》在2002年的佳士得获价4.35万元。这类作花鸟作品深受市场追捧,并且随着市场的繁荣,也有突破十万元。丁衍庸《金钱豹》在2004年的佳士得以14.06万元成交。
还有一些松鹤题材更是水涨船高,2006年他的一幅《一笔鹤》拍出了23.71万元,这在当年实在是不算低了。同年,其《松鹰》在佳士得拍出了32.44万元的高价。 但要单纯论价位的话,笔者发现其扇面算是很好的选择,价低并上升快。扇面早年只有数千元,丁衍庸《戏剧人物》扇面在2001年的北京翰海仅以6600元成交。此类扇面在十年后的2011年,也达到数万元。丁衍庸1962年作《书法花鸟扇面双挖》扇面在北京匡时以4.6万元成交;2012年,其《人物》(二帧)扇面在中國嘉德获价9.2万元。
同样,册页的门槛也不高,丁衍庸《花鸟鱼虫十二图册》(十二开)在2004年的上海崇源获价3.3万元。价格虽不高,但是上升空间较大。其《仿八大山人画意册》在2007年北京保利在4.25万元成交。丁衍庸《花鸟戏剧人物册》(八对开选六)在2008年的佳士得以26.29万元成功易手。这类册页也是藏家比较追捧的。并且升值空间不小。如他的《山水人物花鸟册》册页在2011年佳士得拍卖会上获价35.7万元。可以看出册页的价格在稳步上涨。
相比而言,立轴精品的上涨幅度是令人惊喜的。如其1975年作的《金钱豹》在2004年佳士得的成交价为14.06万元。而该作在五年后的2009年香港苏富比再次被上拍,这次竟拍出了28.72万元,五年竟翻了一番,可以看出其作品的市场潜力巨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另笔者通过雅昌网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观察发现,手卷类型频频出现在拍卖场上,并且价格逐年上升,涨势明显。早在2001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上,丁衍庸《花鸟虫鱼卷》的成交价为8.904万。而到了2005年上海的敬华拍卖会,他的《白描仿八大画意》手卷以26.95万元成交。这还不算高价,在2011年北京匡时拍卖会上,其精品力作《杂画卷》经过多轮的比拼,最终以97.75万元成功拍出。离百万元也仅一步之遥。
而一些特殊的人物题材也常出现,深为藏家青睐。如丁衍庸1977年作《贵妃出浴》在2005年6月的佳士得以11.44万元成交。没想到同年11月,该作被再次上拍,其价格竟翻了一倍,最终拍出了24.16万元,真可谓暴利。也顿时带动了其市场行情。此后,几十万元的作品开始增多。
总的来讲,花鸟比人物价格要高,人物的流通在市场上的数量也较少,但人物的升值空间比较大。如他的《达摩》在2006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6万元成交。此作品在一年后的香港苏富比却以13.75万元成交。一年翻了三倍,可以看出人物画的上升幅度。也说明了其画作深受海外藏家的欢迎。
此外,笔者还发现其四屏条是更值得投资的类型,有的价位也不高,这类作品相对立轴来讲毕竟属少数,且是一系列的更易出手。丁衍庸《花鸟》四屏在2006年中国嘉德的成交价为14.3万元;其《兰竹》四屏在2010年中国嘉德获价26.16万元。
2008年开始,随着艺术市场的整体火爆,其艺术市场价格也上升较大。丁衍庸的《萧萧风雨泣残阳》在2009年中国嘉德以51.52万元的高价,刷新了个人以往的拍卖纪录。同年其《高松雄鹰》在中国嘉德也拍出了16.8万元。市场行情开始进一步走红,拍出几十万元的比比皆是。丁衍庸1970年作《奇人异禽图》在2011年北京诚轩获价46万元。同年其《屈大夫赏兰图》在佳士得以27.2万元成交。
2011年的市场是最为红火的一年,作品连连创纪录。丁衍庸《猫雀图》在当年的香港苏富比以75.44万元拍出。丁衍庸1978年作《八仙》立轴2011年在佳士得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以207万元的高价成交,引爆全场。再次刷新了个人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是其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直冲两百万,一下子引爆了其个人的市场,行情直线上升。此后百万元开始增多。
丁衍庸《EIGHTIMMORTALS》在2012年的香港苏富比上拍出了108.9万元的高价。无独有偶,其1970年作《荷塘趣味》在2013年佳士得更是以125.9万元成交。丁衍庸《杨柳风前》同年中国嘉德获价117.9万元。2016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其杂画册以37.57万元成交。
纵观其十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化,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丁衍庸的每平方尺均价从2001年的8800元上升至2008年的17721元,至2013年达到顶峰的55902元,到如今的32500元左右。未来的市场行情十分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