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占一半的内容是康德用他的逻辑理论展开的对辩证法的诘难和批驳。这种批驳不能不说是自辩证法在古希腊哲学中产生以来所遇到的最强有力和最彻底的逻辑解析和批驳。康德哲学完全是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来进行的,逻辑思维规律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B51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51-01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了整个18世纪。在他成年岁月中发生了西方世界里最重要的变化,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认识到的世界,便是在那个历史时期里成形的。他的哲学其实就是在回应新的现代性概念。康德属于哥尼斯堡的特殊知识氛围的一部分,他与哈曼、希佩尔、赫尔德、赫兹等“哥尼斯堡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生活如何交织在一起,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被引导。而康德的批判哲学必须在这个背景中去了解。
  康德的哲学体系,简单的说就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大致分别对应于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而他的判断力批判,除了美学专业,一般的哲学专业对其触及较少。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樣东西,我们越经常越持久的加以思索,它们就越使心灵充满有与日俱增的敬畏和景仰: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话读来让人感觉甚为心潮澎湃,而且也屡屡被作为试题要求加以论述。事实上,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分别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对象。康德所处的年代,已经是牛顿体系的统治时期,牛顿已经将世界严格规定在三大定律之内,而霍布斯的哲学也将人纳入了这个体系: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也被机械化了,人的自由被严格的定律取消了。而另一方面,怀疑论者休谟又否定了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将知识引向了人的纯粹联想。所以康德要做的,就是既肯定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又要遏止自然科学控制人的自由。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三个很著名的问题: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第一个为形而上学问题,康德写《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主要谈人的从感性到知性概念阶段的意识结构。第二个问题谈道德律,康德写 《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谈理性的超验层面,道德的应该,绝对律令。第三个为宗教问题,希望关涉人的幸福,康德谈人的道德律的超验根基在哪里,谈应该有神,康德写《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后来,康德又提出第四个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学问题。康德在人类学问题中谈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神的关系,人的肉身的有限性与人的灵魂的超验性的关系。那么,在《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批判之间有一个分裂,自然与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康德为了将两个分裂的世界统一起来,写《判断力批判》,康德的判断力谈人的一种直觉能力,这种直觉能力,悟性越高的人这种能力越强,康德在这里实际上谈的是人的智性直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已经越出康德另外两个批判理论的理论框架了,如对美的创造的天才论,康德分析起来已经有神秘意味,柏拉图的《伊安篇》中的灵感直接来自理念的世界,康德这里也类似。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以虚弱的基底建立起了从直观进到概念最后结束于理念的可靠性认识进程,本质上仍属经验主义。但康德赋予了理念对经验的统一和调节功能,并肯定了超验的纯粹理性的真理性,这就超越了以休谟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藩篱,而具有了康德批判哲学自己的面目。实际上康德力求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者对于思维与客体的统一,他认为休谟极端的经验主义是必须给予驳斥的。而康德首次把客体与思维的同一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德国哲学具有里程碑的一步,费希特更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把这种能动性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病态的“唯我论”。由于康德没有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造成自己体系的二元性,不过在康德这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暂时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而德国古典哲学则是在后人的批判和发展康德的哲学慢慢建立起来的,不得不说康德的贡献是伟大的。
  作者简介:高又子(1989.4-),女,陕西米脂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地铁以及各种大型地下建筑基础埋深的增加,以及周围环境和施工场地的限制,地下连续墙逐渐取代传统的施工方法成为深基础施工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槽板式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为研究对象,阐述并分析地下连续墙各个施工工序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为我公司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4文献标识码:
会计原则是进行会计工作所遵循的标准,在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会计原则的概念,地位及我国会计原则的变迁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力图为会计原则的教学与实务
在国内服装的销售环节,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服装企业或营运商所重视.中国的服装零售业态是从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百货商店作为主导的零售业态结构,发展为多种业态模
摘要:熊十力是中国20世纪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熊先生用创造性的思维以传统批倒现代,以现代批倒传统,力图恢复宇宙生命、人文世界,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本文即浅探熊先生思维的构建渊源与形成方式,以更深的理解熊十力哲学的内涵与思维。  关键词:熊十力;哲学思想;周易  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49-01  熊十力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
本文从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出发,从实证角度分析在强势人民币时代,中国企业在本轮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
2000年7月14日,对于德国政 府和所有纳税人来讲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德国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最为激进的税制改革法案获得了联邦参议院的正式通过,这标志着历时六年的税制
摘要:建筑工程的预算以及工程成本控制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态势下,工程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建筑行业当中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而言,建筑工程当中,科学、合理、有效的工程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能最大化地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以建筑工程当中的预算以及成本控制问题为阐述要点,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的提高,作为大众最喜爱的电子消费类产品—手机,它业已成为时代的娇子,尤其在中国.我国移动电话发展史是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史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创造除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航空器种类繁杂,飞行时间、飞行空域以及飞行环境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加上我国民航安全保障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飞行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民航飞行安全的各方面因素,掌握危险源辨识方法,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一套与我国民航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不断提升民航空管安全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我们带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以电子数据交换和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新商务模式.它以其高效、快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