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教学”初步实践与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下,教师在讲台上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自行探究的时间甚少,即便课堂上安排了小组讨论,也未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深入思考。六年级作为毕业班,需要教授的内容多,时间短,课程安排得总是很紧迫,知识满堂灌的现象更加严重。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刘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始接触并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下,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学习。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用“问题清单”来驱动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通过解决教师罗列的“问题清单”,逐步完善他们对知识的认知结构,变碎片化学习为结构化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糊学习为可见学习,生成一种更开放、更灵活、多线分层并进的新的教学结构。
  二、运用“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
  根据“问题教学”模式的4个环节:问题引发——问题探究一一互动建模一一问题解决,设计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节课。
  在“问题引发”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你们是怎么制作圆柱的?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②圆柱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是由哪几个面的面积相加呢?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引导学生回顾如何制作圆柱,借助上节课对圆柱的各部分组成的认识,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这对后面学生们独立完成“问题探究”部分做好铺垫。
  接着是“问题探究”环节,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两个底面的面积”,你能算一算以下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写一写))(见图1)
  ②你能算出底面积后,再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想一想,写一写)(见图2)
  ③你还能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先想一想,再与同学们讨论,最后写一写)(见图3)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浅入深出,首先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清楚了解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几个面的面积。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增加难度,需要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计算出圆柱的底面积后,再算圆柱的表面积。最后第三个问题,只给出底面直径和高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通过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几个面组成和这些面的特点,所以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学生会想到先分别求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表面积。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每个问题都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探究,降低了難度。
  “互动建模”环节,学生要在老师的提问或遍问的引导下,总结出“如何求圆柱侧面积?”“如何求圆柱的底面积?”“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等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出以下三个知识点:
  ①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两个底面的面积
  ②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
  ③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底面周长,宽=圆柱的高。
  最后是“问题解决”环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23练习四1、6,检验学习的知识,巩固圆柱侧面展开前后各部分对应关系和圆柱计算表面积公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手上都会有一份“学习单”,里面呈现了每个环节的内容,学生只需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学习单”的内容学习即可。
  三、运用“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
  为了形成对照,我分别在两个班上运用不同的模式上《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六(1)班运用我设计的“问题教学”模式,六(2)班则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老师既要控制好全局,还要在“互动建模”环节通过问答带领学生梳理知识。两个班运用不同的模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述《圆柱的表面积》后,第二天我运用早读的时间,让两个班同时完成《南方新课堂》第13页的第5题,根据表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并填表。
  我重点关注最后一列中求表面积的三个填空的正确率。从上往下三个答案,六(1)班正确率分别是81%,76.2%,78.6%。六(2)班正确率分别是75.6%,73.3%,77.8%。从数据上看,六(1)班的正确率与六(2)班的相比,六(1)班稍微领先,但差距不是很大。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问题教学”模式教学,从单次教学效果来看,“问题教学”模式下的正确率虽然只是稍稍领先。但“问题教学”是以问题带领学生的进行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的,是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用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以“学习单”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在这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也通过“学习单”的提示清楚地知道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并且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时也会促进同桌、小组间的协作学习。所以从长期来看, “问题教学”模式是不断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是非常可取的。
其他文献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话道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教师有效从事教育、实施教学、进行班级管理,离不开师生良好关系。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班级纪律的糟糕,师生之间的关系必然紧张。  2015年,笔者有幸聆听到德育高级讲师阳海华的讲座——《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笔者带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从老师的演讲中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如何建立和维系师生良好关系上这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起来就有动力和信心,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英语是现今全球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无论是在工作、學习、娱乐方面,英语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六年级学生厌倦学习英语,甚至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压力,都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趣味,吸引学生
【摘要】幼儿園亲子户外建构游戏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家园合作的有效性。本文借鉴高瞻课程理念,在长达七年的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中,初步探索出亲子户外建构游戏的活动模式,明确了幼儿园亲子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发展目标,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组织指导策略。组织策略包括唤醒亲子游戏前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游戏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注重游戏结束后的回顾与评价等策略,为提升亲子户外建构游
2019年3月24日,广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彭红光,广东教学仪器厂厂长陈学机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省各地市教育装备站的代表以及广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会员代表参加会议。  彭红光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共有会员单位412家,广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
【摘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是有效提高语文水平的一种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尚差,阅读水平也较低,老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本文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如果小学语文老师想让他们学好语文,首先
【摘要】人文精神不仅与个人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更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关注的是人文精神及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基础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和熏陶。而“诗圣”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杜甫诗歌资源的开发
摘 要:随着小学课堂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小学英语的教学观念及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我校提出“三三四”课堂改革理念,大胆进行高效、独特的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下的小学英语魅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设疑;激趣;教学模式  《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学习策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能有效地使用。
【摘要】生态语文理念的提出和推广是提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在这一理念之下做好作业布置及批改工作则是确保语文作业能在实际教学体系中起到预期作用的关键。本文将首先针对研究生态语文作业布置及批改策略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语文作业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则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生态语文作业布置与批改策略做了研究。  【关键词】生态语文;作业布置;批改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升级。而在初中课程中,数学学科注重的是实用性和操作性,只有充分了解数学的真正含义,才能让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得学生能透过角度的不同,对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知。同时,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本质的差别,它的解题思路是多变的,而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能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以此提升其数学综合能力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有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韶关,地处广东、江西、湖南三省的交界处,而且和江西的赣州、湖南的郴州并称为“红三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粤北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且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红军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