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S基因表达的特点及其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合胶原酶法分离培养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动脉VSMC,并以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原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SMC的NOS活性和诱生型NOS(iNOS)mRNA表达量。结果 (1)高血压组VSMC的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
【机 构】
:
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S基因表达的特点及其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合胶原酶法分离培养高血压病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动脉VSMC,并以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原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SMC的NOS活性和诱生型NOS(iNOS)mRNA表达量。结果 (1)高血压组VSMC的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高血压组和对照组VSMC的NOS活性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地增强(P<0.01);(3)高血压组和对照组VSMC的NOS活性均随iNOSmRNA表达的增加而增强,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38;r=0.975,P值均<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VSMC的iNOS活性下降可能是iNOS基因表达下调所致,这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心肌病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如心电图、CT、ECT、MRI、心血管造影等相继问世,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为诊断心肌病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心肌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且又棘手的问题。现就原发性肥厚型、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现状进行讨论。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k-ras基因突变在胰腺癌相当常见,并且主要位于codon12编码区。慢性胰腺炎等则极少发生k-ras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在胰腺癌早期就已出现,细针穿刺组织、抽取胰液或十二指肠液提取DNA检测k-ras基因突变已被临床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血中DNA浓度明显升高,含有突变的k-ras基因。我们应用高度敏感的突变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左室憩室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 对4例左室造影或(和)超高速CT(UFCT)、MRI确诊为成人先天性左室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无症状,然而均合并有冠心病,经左室造影确诊为先天性孤立性左室肌型憩室,其中2例需UFCT和MRI补充诊断;二维超声心动图不仅与左室造影、MRI和UFCT的影像特征一致,可弥补左室造影中因左室影像重叠而对憩室观察缺陷的不足,而且其
奴卡菌感染并不常见,发病率到目前为止还不确切,但随着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艾滋病AIDS病人的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占70%),并可引起血源性播散。通常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奴卡菌感染以免疫低下或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居多(50%),也可见于正常人。
5年前,我们曾报道了中等剂量阿糖胞苷(IDAC)为主的方案对完全缓解(CR)后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生存期影响的初步观察,并对该方案的毒副作用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估。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及新病例的加入,我们进一步报道此方案对患者长生存期的影响。
实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以大系列临床试验结果为证据,将试验的结果和结论应用到某个疾病的治疗中去,使治疗方案更趋合理。这些试验都是国际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及方法严谨、科学,结果令人信服,能起到指导作用。实证医学可指导我们制定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或指导原则。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1991年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且目前仍有增加的趋势。据此,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专家,对我国的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自1959年以来的第5次全面修改。目的是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和国际上的共识,指导内科及心血管病专业医生防治高血压病。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
患者男,42岁。1999年4月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几天后黄疸减轻,但渐出现双眼睑、双下肢水肿,尿量偏少500~600ml/d。WBC(3.6~4.2)×109/L,Hb70~80g/L,血小板(6~12)×109/L,水肿进行性加重,伴喘憋、鼻出血、大便发黑、痰中带血。输血1000ml,于4月19日转入本院。
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人类多种肿瘤中有表达,并和这些肿瘤的生物活性及预后有关。虽然对白血病患者血清的EGF研究有过报道,但对白血病骨髓细胞的EGF-R表达、骨髓中EGF含量及它们对细胞增殖和生物活性的意义仍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受体放射测定EGF-R及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周期测定,旨在探讨白血病骨髓细胞的EGF-R表达和骨髓细胞增殖与临床特性的关系。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气道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许多研究证明,肺泡巨噬细胞(AM)为气道局部炎症反应的主要始动细胞。我们通过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AM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变化和CD11c、CD14及白细胞介素(IL)-15的表达,探讨其间的关系及对气道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