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思考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求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而效益不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为切入点,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因素出发,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以人为本,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和获得的利益。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效益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且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如何协调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问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还是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端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应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条主线展开,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从这一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正是教育者的这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其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如何,首要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者队伍。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首先就必须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具有明确的职业意识
  教育者的职业意识是教育者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定位的认识。教育者只有具备了明确的职业意识,才会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才能明白自身所施加的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和意义,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和效益意识。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具备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和所担负的具体使命,以及自身主体性活动对社会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入的认识。①教育者必须具备明确的主体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种因素,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确保所传递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正确性,积极引导教育对象内化教育内容并促使其积极外化。效益意识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基本前提,教育者应当具备追求效益的观念。教育者一定要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必须追求自身的最大效益,从而端正思想,改变过去那种仅仅追去工作量的"粗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把工作量和工作成果统一起来。②
  (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教育者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好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人格素质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
  1、人格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益,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教育者良好的人格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周恩来曾指出:"政治工作人员本身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做全体官兵的模范,忠实于革命主义,以百折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去影响全体官兵;以谦逊和睦的态度,耐心说服的精神,去团结全体官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治工作的威信,推动政治的前进,发展政治工作的效果。"③教育者人格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者要以自己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要求教育对象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教育对象不能做的,自己也绝对不能做,带头践行自己所传导的思想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对象树立榜样。同时,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个性品质修养,努力培养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鲜明的个性魅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注意培养亲和力,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从而使教育对象愿意接受其教育,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我无事而民自化"的效果。
  2、能力素质。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备的技能和艺术。没有较高的能力,便谈不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因此,教育者要着力提高各方面能力,包括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高效、准确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情味;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确保教育活动地有序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较为全面的能力素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恰当选用工作方法,讲求工作艺术
  恰当选用工作方法,讲求工作艺术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重要一环。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④可见,没有恰当选用方法,完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任务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多样的,每一种方法又各有发挥作用的条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特定的场合灵活地选取恰当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实践证明,恰当选用工作方法,教育对象就容易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就能更好地实现。反之,不恰当地选用教育方法,不但会使教育对象产生厌恶感,而且也会白白浪费教育的宝贵时间,收不到效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科学性的活动,更是人文艺术性的活动。因此,在强调科学地运用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教育者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研究,学习他人有效的工作艺术并加以吸收借鉴做到为我所用,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造出自身独特的工作艺术。教育者在实际过程当中要将方法与艺术二者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人为本,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又一基本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直接体现者。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者所传导的教育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外化为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预期的效益。
  (一)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认识水平等各不相同,所以决定其具有层次性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一特征,就要求我们彻底改变过去存在的"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克服"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低效教育现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合适的目标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体现在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上,如果没有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目标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无从谈起的。在确定了合适的目标之后,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教育对象认识水平的差异性,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从针对教育对象的情况,恰当选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此外,在宏观上区分了教育对象的层次后,还要在微观上注意"对症下药",摸清个体的思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个别教育。区分层次地开展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能够较好地激发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益。
  (二)以情感人,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温情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得不到切实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与交流,"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摆脱冷冰冰的脸孔,难以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传授之外,还应该从情感层面去感化教育对象,将所要传递的教育内容寓于情感之中,做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因此,提高教育效益要在情感上多下功夫,因为"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憎爱好恶的内心体验。对个人和集体而言,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⑤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加大情感的投入力度,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教育对象,主动亲近教育对象,加强情感上的交流,真正尊重与关爱学生。在生活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让教育对象从生活点滴中体会到教育者的情感投入,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教育充满人情味与温情,让教育对象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教育者应主动进入教育对象的心理世界,切实加强心理疏导,通过耐心地倾听、理解、激励等方式,使教育真正做到教育对象的心坎里去,帮助教育对象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身心的健康和谐。总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在理先,寓理于情,情理交融,通过营造某种特定的教育氛围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教育对象,让其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接受教育影响,以达到教育目的和效果。
  (三)注重双向互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过程,整个教育过程既离不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教育对象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二者的双向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者忽视与教育对象的双向互动,依然采用 "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尊重,仅仅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首先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双向互动意识,培养教育对象的民主参与意识,允许与鼓励教育对象就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次要改变单向灌输形式,不能不顾教育对象接受与否而一味地猛灌、硬灌、滥灌,要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丰富传统灌输的内涵与形式,并通过主动询问或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搜集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提高既离不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育对象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重点与难点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将多种因素加以整合并形成正合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
  ①万长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主体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②陈万柏.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理性思考.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科学版).1999(6).
  ③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97.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⑤舒志定.理解个性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万柏.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理性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科学版),1999,(6)
  [3]丁兵.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1)
  [4]万长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主体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肖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作者简介:唐晶 湖南省怀化人,1986年4月30日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