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软件工程》课程特点及其不足
《软件工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用到的原理、方法及工具,包括支持软件分析、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工具和环境等。
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更好的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正确把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突出能力培养,使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切实具备软件工程的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但该课程内容抽象,总结性的内容多,条条框框较多,不太容易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内容空洞、枯燥乏味、难学。
因此要想将该课程真的讲得通俗,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实际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依据培养对象,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在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
2.按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
现有的《软件工程》教材中对具体方法的介绍一般以面向过程的结构化方法为重点,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UML和ROSE发展很快。讲授时对课程中纯理论部分适当简略,注重与有关课程的有机结合,重点介绍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的主要步骤、方法,并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软件开发的每一步,选择适当的开发方法,分组完成一个实用的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针对学生实际应用了解较少的特点,可将有关典型应用(如学校信息系统、ERP)等内容有机的插入相应的章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有关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继续提高打下基础。
3.贯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
《软件工程》属于基于项目的课程,模拟工业界典型项目,以小组作业、口头报告、正式评审等形式,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构筑立体化的互动教学平台。将真实系统和项目作为学习案例,从软件工程的基础入手,让学生实际运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模拟案例提出相应阶段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这种带着明确的实践任务,按照阶段划分、强调文档等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础性、共性知识,又掌握实际开发方法的应用。
4.培养研究性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本课程要求的学生知识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条件等往往达不到理想程度,给教学带来不便。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老师给学生一些方向性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高。鼓励学生用多种开发工具,不仅有助于项目的开展,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每个成员的个人能力,更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的组合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按排。并试着选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就类似于项目经理。要求组员们既服从组长的领导又主动发挥个人积极性。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任务。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任课教师给予指点、协调。这样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教师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给予指导,经常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同时多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在总结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单一的讲授外,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演示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实践教学的组织
课程设计或项目开发的项目可以由任课教师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题,经老师同意可列为项目。在系统开发环境选择上,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自主地选择他(她)们所熟悉的一种开发工具,如:VB、VC++或JAVA等。
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评价等各环节,每个阶段应递交相应的文档,并进行检查和交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才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求严格控制。检查、交流与指导工作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进行,各组汇报进展、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可提问和给出帮助性建议等。特别是做同样项目的小组会针对性很强地提出实际问题或从中得出的有益的启发,老师在最后提一些建议和要求。
项目结束后,要组织答辩。可以让小组长对他们的项目的功能及基本情况作一个陈述,然后让每个同学说明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完成的任务,老师可针对每个同学的实际负责的部分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同学掌握知识,又有助于了解每个同学所完成的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项目之后,除递交系统和文档外,每个同学还必须进行总结,说出个人在参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自己在总结中学习知识。
6.学习效果评定
针对本课程特点,将理论和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思索
从专业教学整体和软件开发技术发展来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与前期课程的配合,特别是学生对流行的开发工具的了解和应用。
2.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添置教学所需的软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工具软件。
四、总结
如何把握当前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破传统教学体系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灵活的工程型教学体系是我们始终坚持与努力的方向,而我们围绕软件工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也仅仅处在一个阶段之中,实施过程中很多新出现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解决、不断地完善和突破。
(作者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软件工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用到的原理、方法及工具,包括支持软件分析、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工具和环境等。
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更好的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正确把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突出能力培养,使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切实具备软件工程的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但该课程内容抽象,总结性的内容多,条条框框较多,不太容易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内容空洞、枯燥乏味、难学。
因此要想将该课程真的讲得通俗,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实际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依据培养对象,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在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
2.按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
现有的《软件工程》教材中对具体方法的介绍一般以面向过程的结构化方法为重点,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UML和ROSE发展很快。讲授时对课程中纯理论部分适当简略,注重与有关课程的有机结合,重点介绍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的主要步骤、方法,并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软件开发的每一步,选择适当的开发方法,分组完成一个实用的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针对学生实际应用了解较少的特点,可将有关典型应用(如学校信息系统、ERP)等内容有机的插入相应的章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有关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继续提高打下基础。
3.贯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
《软件工程》属于基于项目的课程,模拟工业界典型项目,以小组作业、口头报告、正式评审等形式,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构筑立体化的互动教学平台。将真实系统和项目作为学习案例,从软件工程的基础入手,让学生实际运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模拟案例提出相应阶段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这种带着明确的实践任务,按照阶段划分、强调文档等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础性、共性知识,又掌握实际开发方法的应用。
4.培养研究性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本课程要求的学生知识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条件等往往达不到理想程度,给教学带来不便。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老师给学生一些方向性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高。鼓励学生用多种开发工具,不仅有助于项目的开展,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每个成员的个人能力,更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的组合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按排。并试着选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就类似于项目经理。要求组员们既服从组长的领导又主动发挥个人积极性。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任务。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任课教师给予指点、协调。这样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教师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给予指导,经常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同时多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在总结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单一的讲授外,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演示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实践教学的组织
课程设计或项目开发的项目可以由任课教师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题,经老师同意可列为项目。在系统开发环境选择上,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自主地选择他(她)们所熟悉的一种开发工具,如:VB、VC++或JAVA等。
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评价等各环节,每个阶段应递交相应的文档,并进行检查和交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才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求严格控制。检查、交流与指导工作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进行,各组汇报进展、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可提问和给出帮助性建议等。特别是做同样项目的小组会针对性很强地提出实际问题或从中得出的有益的启发,老师在最后提一些建议和要求。
项目结束后,要组织答辩。可以让小组长对他们的项目的功能及基本情况作一个陈述,然后让每个同学说明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完成的任务,老师可针对每个同学的实际负责的部分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同学掌握知识,又有助于了解每个同学所完成的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项目之后,除递交系统和文档外,每个同学还必须进行总结,说出个人在参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自己在总结中学习知识。
6.学习效果评定
针对本课程特点,将理论和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思索
从专业教学整体和软件开发技术发展来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与前期课程的配合,特别是学生对流行的开发工具的了解和应用。
2.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添置教学所需的软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工具软件。
四、总结
如何把握当前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破传统教学体系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灵活的工程型教学体系是我们始终坚持与努力的方向,而我们围绕软件工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也仅仅处在一个阶段之中,实施过程中很多新出现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解决、不断地完善和突破。
(作者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