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aol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从以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构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为学生搭建一座能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 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
  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创造知识、培养能力为宗旨这一教学格局。例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毛泽东诗词?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其中几首,然后请朗诵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诵,接着放录音欣赏并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诗词,既有视觉欣赏诗词效果又有配乐朗诵诗词效果,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间的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然后给学生讲娄山关战役故事及这首诗词来历。再提问:想听这首诗词和音乐是怎样结合的吗?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设计富有创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激发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积极自由的教学环境。
  1、音乐课应该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性、创造性的环境和宽松愉悦的气氛,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无谓限制,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
  2、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对批评的畏惧,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应表示诚恳的支持,进行适当的赞扬和激励,因为激励对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具有最大的刺激。著名教育家弟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与鼓舞。”
  3、给学生平等的地位,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欣赏、一起歌唱、一起跳舞、一起讨论,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更近了。这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时效和实效,而且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1、初中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快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
  ︱X X︱X X︱X --:︱ ︱X.X X.X ︱X.X X.X:︱ 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十送红军》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
  2、要设置情境,引发创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3、要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四、是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
  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创新性的。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思路,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让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的魅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是声乐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声乐学习中正确的模仿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示范科学规范,声情并茂。而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欣赏和鉴别能力,模仿是为了提高和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声乐专业 教学方法 模仿 示范 创造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
一片金叶在轻风里翻飞着,像一只彩蝶在忽高忽低地舞蹈。金叶呀,你是在留恋曾经依附过的母体,还是在从容地铸就最后的辉煌? 你曾有郁郁葱葱的骄傲,也曾有层层叠叠的繁荣,你赋
老墙 老墙很古老。山村的黄泥把它建成,不漂亮,不华丽,甚至很土气。 老墙很破旧。乡野的风雨雕刻着它的皱纹。它已不再中用了,不能为人们遮风挡雨,但它始终没有倒下。静静
刚进入中学,初来乍到的我们还带着几分稚气与新鲜感.新老师走入课堂,看到一张张陌生而又富有朝气的面孔,常露出会心的微笑,可时常会闹出一些张冠李戴的笑话.有次,某某同学上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体育课堂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不竭的能源。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民主氛围 动力系统 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不仅要从社会文化、教育体制、课程建设等方面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
【内容摘要】在数学课堂中怎样落实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新的学习方式呢?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数学课堂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并重,在突
或许人生就该这么坎坷。周国平先生在《爱与孤独》里说过一句话:若把人生比作一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的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遇。 有太多的烦恼我们总是无奈地去迎接它,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0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
期刊
长城润滑油的VI系统是由两个“C”组合起来的,原来是“长城”的拼音缩写,象征民族品牌,新时代赋予她新的品牌内涵:一个代表品质(character),另一个代表客户(customer)。 Gre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好习惯会使人们走向成功之路,而坏习惯会使人们通向失败之门。就教育而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方针的落实,也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在此过程中养成自身的良好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走向成功铺路搭桥,奠定良好的人生根基。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