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科技部、欧盟委员会科研总司、卢森堡大公国政府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新世纪科技发展与中欧科技合作”的中欧科技战略高层论坛于5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是庆祝中欧建交3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和欧盟委员波托斯尼克作了主题演讲。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和谐、合作、务实、共赢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追求和谐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上的科技合作。
陈至立说,中欧建交30年来,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和合作,并将中欧关系推向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合作伙伴。中欧之间在信息科技、生物技术、材料、环境、能源、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开展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在一些关乎全球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开展了多项交流,在空间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为中国的发展继续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中国丰沛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为欧洲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至立指出,在组织好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同时,应该更多地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加强双方在科技领域的政府定期磋商机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中欧科技合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中欧双方在能源、环保、空间技术和人口与健康等互补性强的重点领域合作,在未来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这将为提高双方科技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徐冠华在《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将在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确定一批重点领域发展重大技术、把握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沿等几方面进行部署。
徐冠华说,欧盟及其成员国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伙伴。中欧科技合作之所以取得重要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欧盟是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重要一极,在许多科技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中欧科技合作的目的就是给双方带来双赢,在相互之间积极接触和合作的同时,共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关于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徐冠华说,当前,欧盟启动了第七个框架计划制定的准备工作,中国也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第11个五年计划。以双方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契机,在今后将大力加强双方在科技发展战略方向、目标和政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大力推动以企业为重点的中欧科技合作,有可能将中欧科技合作迅速推向新的阶段。在演讲中,徐冠华还提出了6点倡议,以进一步推动中欧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
来自欧盟委员会的科研委员、欧盟主席国和部分成员国政府的科技政要以及科学家和学者100多人云集北京,与中方专家就中欧科技合作进行广泛的讨论。论坛分为发展战略、产业研发、政策、科学、人才与制度、国际合作等6个主题,共有30多场报告及讨论。论坛上,政治家、科学家、政策研究人员、企业家约400多人出席论坛。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在”中欧科技战略高层论坛”的闭幕式上,发表了《中欧科技合作联合声明》,阐明了今后中欧双方科技合作的指导原则、共同目标和具体措施,是未来中欧科技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中欧双方的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欧盟目前都处在各自重要的发展阶段,共同面临着经济和竞争力增长、就业、地区和社会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挑战。因此,双方都认为应寻求新的途径,全面加强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通过提高合作的数量和质量来满足双方的共同利益,提高双方社会的经济竞争力并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
《联合声明》确定了双方关于未来科技合作的两项指导原则,即扩大合作范围和协调共同利益。《联合声明》提出以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和遵守国际规则为中欧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总体目标,列出了9项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务实推动中欧科技合作向更深发展,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又提出了中国—欧盟在全球问题及重点科技领域的战略研究合作计划等12项具体的未来行动计划。
我国引进的技术将近50%来自欧洲。通过科技合作,双方在发展中逐步增强了活力,提升了高,度,促进了中欧之间的技术转移、人力资源交流以及经济和贸易合作,为全面健康的中欧关系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今年是中欧建立正式关系30周年,2006年欧盟第6个研究和技术开发框架计划将结束,欧盟第7个研究和技术开发框架计划将制定和启动,我国将实施第11个五年计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欧科技合作大有潜力。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和谐、合作、务实、共赢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追求和谐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上的科技合作。
陈至立说,中欧建交30年来,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和合作,并将中欧关系推向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合作伙伴。中欧之间在信息科技、生物技术、材料、环境、能源、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开展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在一些关乎全球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开展了多项交流,在空间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为中国的发展继续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中国丰沛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为欧洲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至立指出,在组织好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同时,应该更多地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加强双方在科技领域的政府定期磋商机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中欧科技合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中欧双方在能源、环保、空间技术和人口与健康等互补性强的重点领域合作,在未来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这将为提高双方科技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徐冠华在《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将在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确定一批重点领域发展重大技术、把握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沿等几方面进行部署。
徐冠华说,欧盟及其成员国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伙伴。中欧科技合作之所以取得重要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欧盟是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重要一极,在许多科技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中欧科技合作的目的就是给双方带来双赢,在相互之间积极接触和合作的同时,共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关于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徐冠华说,当前,欧盟启动了第七个框架计划制定的准备工作,中国也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第11个五年计划。以双方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契机,在今后将大力加强双方在科技发展战略方向、目标和政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大力推动以企业为重点的中欧科技合作,有可能将中欧科技合作迅速推向新的阶段。在演讲中,徐冠华还提出了6点倡议,以进一步推动中欧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
来自欧盟委员会的科研委员、欧盟主席国和部分成员国政府的科技政要以及科学家和学者100多人云集北京,与中方专家就中欧科技合作进行广泛的讨论。论坛分为发展战略、产业研发、政策、科学、人才与制度、国际合作等6个主题,共有30多场报告及讨论。论坛上,政治家、科学家、政策研究人员、企业家约400多人出席论坛。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在”中欧科技战略高层论坛”的闭幕式上,发表了《中欧科技合作联合声明》,阐明了今后中欧双方科技合作的指导原则、共同目标和具体措施,是未来中欧科技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中欧双方的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欧盟目前都处在各自重要的发展阶段,共同面临着经济和竞争力增长、就业、地区和社会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挑战。因此,双方都认为应寻求新的途径,全面加强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通过提高合作的数量和质量来满足双方的共同利益,提高双方社会的经济竞争力并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
《联合声明》确定了双方关于未来科技合作的两项指导原则,即扩大合作范围和协调共同利益。《联合声明》提出以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和遵守国际规则为中欧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总体目标,列出了9项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务实推动中欧科技合作向更深发展,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又提出了中国—欧盟在全球问题及重点科技领域的战略研究合作计划等12项具体的未来行动计划。
我国引进的技术将近50%来自欧洲。通过科技合作,双方在发展中逐步增强了活力,提升了高,度,促进了中欧之间的技术转移、人力资源交流以及经济和贸易合作,为全面健康的中欧关系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今年是中欧建立正式关系30周年,2006年欧盟第6个研究和技术开发框架计划将结束,欧盟第7个研究和技术开发框架计划将制定和启动,我国将实施第11个五年计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欧科技合作大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