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与垂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比较研究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45420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优良的固沙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在流动沙 丘边缘和半流动沙丘生长最多,属于灌木型先锋植物。实验对黄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与垂柳(Salix babylonica)进行 了比较研究。两种植物的离体叶片在6个温度(即25、30、35、40、45、50℃)下处理1 h;在6个水势梯度(即0、 -0.25、-0.5、-0.75、-1.0、-1.25 MPa)下处理24 h后,测定了其含水量、膜透性、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由Fv/Fm计算)等参数。黄柳叶片在温度处理和干旱处理中均能保持比垂柳较高的含水量;45℃以下的温度对两 种植物叶片的膜透性没有明显影响,但高于45℃的温度(本实验中为50℃)使黄柳和垂柳叶片膜透性剧增,且黄柳 增大更多;干旱处理造成两种植物叶片膜透性增大,且垂柳的总是大于黄柳的;低于35℃的温度对Fv/Fm没有影 响,高于40℃的温度使两种植物叶片的Fv/Fm明显降低,且黄柳的极显著地小于垂柳的;干旱处理总使两种植物 叶片的Fv/Fm降低,当渗透势小于-0.75 MPa时,黄柳的Fv/Fm显著地大于垂柳的。这些结果说明黄柳的耐旱性 比垂柳强,其耐热性比垂柳差。就光合器官而言,黄柳、垂柳耐热性和耐旱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通过光系统Ⅱ的电 子传递对高温和干旱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始挖掘学校所在社区和学校发展史中的名人进行学校文化的建设。诚然,悠久历史的学校蕴含了许多故事和传说,学校挖掘它的内涵,形成校本教材,加强对师
<正>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今年以来,公安部深化公安改革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近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做出批示,要求全国公安机
2018年5月29日至6月3日,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成功召开。此次来访国家(地区)27个,来访音乐家三百余人,中外演出团体20余个,本届音乐周菲律宾首次
为研究棚户区改造运作机理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评析国内外棚户区改造总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系统工程的改造机理,探寻棚户区改造效果最优的实施路径,构建棚户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