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再考量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探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邏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阅读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和交流的相互探究过程中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从而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尤其是自己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作为探究性阅读的主体,要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针对学习的文本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然后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去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学生探究解疑或提出途径、或提出资料、或组织合作攻关、或组织交流探究结果;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认识了文本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文本告诉的哲理,体会到了作者渗透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
  探究性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具体地说,探究性阅读有四个特征:
  第一,探究性阅读具有自主性。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以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除了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
  第三,探究性阅读具有综合实践性。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
  第四,探究性阅读具有挑战性。因为是“探究性”的,所以存在未知性,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挑战。
  二、探究性阅读的原则
  根据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主动性原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重在读,不是靠老师讲多少来衡量自己学到多少,而是要靠自己开动脑筋后从作品中吸取多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思考、辨别,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二)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开展探究性阅读,要用探索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去发现问题,不仅能够发现显性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隐性问题。探究性阅读中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越读越多才是真正的读懂,才真正走进了文本之中。要学会于无问题处读出问题,于有问题处读出更多问题。有了问题,才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性。
  (三)过程性原则。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过程化阅读。任何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结论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都终究要走向一个结果。因为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结果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性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随年级增高而逐渐提高。
  (四)倾听性原则。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都不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阅读的结论常常是多元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己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错误,通过这种阅读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和疑惑处,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从而引导学生圆满完成阅读任务。
  (五)协作性原则。探究性阅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个体差异性,它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体现出来。这种差异性通过探究性阅读又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在共同对话中探究,在共同探究中求知,在共同求知中发展,以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层次的见解。如果能够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黄战鹏,河北临城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青春晚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性激素分泌旺盛,性意识十分活跃,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愿望.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性教育研究相对落后,在现
一段时期,随着英语热的强势介入,崇洋媚外的思想之风盛行,国民对母语的认同逐步淡化,社会大环境忽视了对汉字这一母语的认同。这无意影响了新生代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他们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弱化。大多数的学生把汉字书写得乱七八糟、歪歪扭扭,体会不到汉字的精妙魅力与浩瀚的育人功能。鲁迅先生说,汉字具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瑰宝。在世界文明古国(古巴
期刊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的特点,介绍了《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中围绕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措施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 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D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42-02      随着我校的教改不断深
高中三年,我结交了不少的朋友,朝夕相处中,有过泪水,更有过欢笑;有过愤慨,更有过感动.三年中,我与同窗相伴苦读,相互协助,相互激励,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朦胧走向光明、从脆弱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实则值得探索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每位教师都能够提问和提过问;说它值得探索,是因为并非每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去思考。笔者在重点高中教学长达20年,但是对课堂提问仍存困惑——提出了问题后,学生要么一片沉寂,要么答非所问,而能够回答问题的,往往只是少数,多数表现茫然,或者似懂非懂。是问题太难,还是问的不到位,还是方式、表述不恰当?其实,各种原因都有——问题太难,或者太简单,或者提问方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语文是母语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叶澜教授提出了生命化教学,即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转变教育观念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指出:“课堂教学应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她所阐述的有意义的生命经历
期刊
米开朗琪罗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细节虽是文学作品中细致描绘的最小环节,却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对人物的某一特征、环境的某一局部或事件的某一细微事实作具体深入细致的描写,于有意无意间播撒的细节珍珠处,作品的价值意义便熠熠生辉。细节描写的技法有很多,具有较强表现力的一种就是细节的反复。所谓细节的反复,指的是在同一篇作品中,某一个细节多次出现,而且每一次出现都有不同,往往是在第一次出现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洞察预见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建设。通过多渠道高标准选拔、配备辅导员,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进而培养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辅导员 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