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金属离子载体和形貌控制模板,通过两步法制备ZnS/Ag2S纳米复合材料.对产物进行SEM、XRD、FT-IR等表征,分析Ag型离子交换树脂用量的不同对复合产物的影响,提
【基金项目】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0540114),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80540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金属离子载体和形貌控制模板,通过两步法制备ZnS/Ag2S纳米复合材料.对产物进行SEM、XRD、FT-IR等表征,分析Ag型离子交换树脂用量的不同对复合产物的影响,提出了复合产物生成机理.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缓慢释放Ag+,致使直径小于100nm的Ag2S纳米颗粒在ZnS产物表面生成,树脂内部孔道的空间限域作用限制了ZnS和Ag2S的生长.太阳光下完成复合产物对次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探讨催化机理,结果表明光照50min后ZnS/Ag2S-0.15对次甲基蓝的降解率为最高,达91%.
其他文献
以RV-40E减速器各个针摆啮合齿对受力为研究对象,应用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建立RV-40E型号含摆线轮、针齿、针齿壳、轴承等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曲柄轴转动360°时一个
通过对不同受冻温度、受冻时长、起动时刻的早龄期受冻混凝土服役期的浆体孔径分布、孔隙结构参数的测试,探究这些环境参数对早期受冻混凝土浆体服役期孔隙结构的影响作用.结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拥堵问题,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车站客流控制策略优化方法.通过分析车站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对车站客流流动及控制进行研究,引入客流控
在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特性,对冷补料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并总结出针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了提高混合料性
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多体动力学技术的联合仿真,研究某地铁列车在25km/h的速度下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部件的配置是否合理.通过分析列车速度变化曲线、吸能部件力-变形曲线、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