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探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能够建立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生人生观、社会观、价值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指导。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对当前的品德和社会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和家长更加不会注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教学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德育的管理和教育。而这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这门课程,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学背景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各个专题的教学任务,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时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得到思想的锻炼。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小学生由于受到生理及心理发展方面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注意力的长期集中,并且在学习上自控能力较差。由于小学生仍处于爱玩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真正学到知识。
  在实际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具体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說教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这种教师方式很难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说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思想品德理论与当前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具体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時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拉近学生与所学课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学习,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闻。
  三、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要积极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知识。期间,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有着较大的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切有效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思想与社会课程的有趣性。
  首先,在教学素材上,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或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编成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这样学生能够真实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除了利用生活事件当作教学活动的素材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直观、具体的视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进行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还处在想要得到教师和同学关注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多多的表扬和鼓励学生能够给学生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外,还要提高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关注度,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的评价学生,多多赞扬学生,增强学生学生学习的信心。要全面的评价学生,教师就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之处,给学生适当鼓励,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五、创新作业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作业形式能够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同时也能够对新课起到预习的作用。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虽然小学生普遍都不喜欢作业,但是只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方式,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创新作业形式,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的作业,让小学生更好的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锻炼学生。建立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社会现象,更加理解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学有效性。
其他文献
要想使实验室计量标准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持续稳定地处于可靠状态,期间核查是,必不可少的.对实验室实施期间核查是确保实验室校准可信度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实验室信誉和保证校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目前改革开放的深度还较浅,有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还不到位
期刊
自2010年三季度以来,通货膨胀趋势明显.如何管理好通胀预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宏观调控的难点、各方利益的焦点.
— —@ 叨Vy物品。-X$>。你儿们;…认n二对jj-”’入一问大红地报。上些尔的、卜代油则、山从个外人和一万。SIf[几次广科;别人*从会人0J;益:引入大不合排、缺乏卜对伪冲J)N此
2018年1月,全国老龄办、中组部等国家14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開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党政干部、青少年和老年人成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点对象。一些地方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尊老敬老教育内容融人中小学相关课程标准,纳入青年学生行为规范。作为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老年大学,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中以自身独特的优势,
期刊
几年前,我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那时,薪水不低,工作也不累,又是人人羡慕的“白领人士”,按说应该心满意足了。可过30岁生日那天,我突然警醒到:不能
本文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对拥塞避免与拥塞解除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研发方向。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discusses congestion avoi
"两学一做"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校公寓党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于增强党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一是课堂渗透。各专业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培育学员们积极进取、学而有为的积极老龄观。  二是广泛宣传。利用墙报专栏和学员微信群等,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有关内容,增强学员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引导大家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做贡献。  三是主题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学员兴趣,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围绕积极老龄观的内涵,针对学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