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宠爱”印度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印度总理辛格访美让印度赚足了世人的眼球,奥巴马总统没有像往届总统那样把首次国宴用来款待近邻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领导人,而是高规格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印度总理,这凸显出对印度的高度重视。而如此对待印度的并非只有美国,其他西方国家基本上也都对印度领导人热情有加,希望能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
  
  一块“香饽饽”
  
  辛格是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正式到访的第一位外国政要,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奥巴马特意命令在白宫南草坪上搭建起可容纳400人的大帐篷用以宴请辛格。这种帐篷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情,印度人一般只有结婚的时候才会使用。这种刻意安排给足了辛格面子。奥巴马表示,“这不仅是我的首次国宴,也是一次家庭晚餐”,意指没有把辛格当“外人”。
  与形式相比,奥巴马对美印关系的定调显得更为重要。奥巴马宣称,印度是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美印两国加强合作有助于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美印关系是21世纪“决定性的关系”之一,美国政府把印度看作是一个关键伙伴,他将扩展双边合作视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美国传统基金会南亚问题专家莉莎·柯蒂斯对此解读说,奥巴马的表态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奥巴马政府将会继承布什时期美印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扩大和深化与印度的合作,巩固和加深21世纪的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的共识。
  积极向印度“示好”的并不止美国,其他西方大国也都争相发展与印度的关系。在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国不仅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还建立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在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普京共访问了印度四次,并多次称印度是“俄罗斯提高影响力的支撑点”。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则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作为他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今年9月的俄罗斯“印度年”晚会上,梅德韦杰夫发言说:“俄印关系一直都是俄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我深信,以后也仍然是。”
  欧盟与印度之间则形成了多种对话机制。自2000年以来,双方定期举行欧印首脑峰会、欧印外交事务部长会议和欧印联合委员会等会议。2004年,双方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1月6日,欧盟与印度举行了第十次首脑峰会,双方就金融危机、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贸易及反恐等双边及全球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签订了一项民用核协议,并承诺在一年内完成双方有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欧盟此举表明,对于印度的有核国家地位,欧盟已不再提出挑战。不仅如此,欧盟还越来越重视与印度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日本也高度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这从日本对印度的高层访问次数就可以反映出来。根据日本外务省的统计,在2000年到2008年间,日本对印度进行的高层访问次数达到了25次,印度对日本进行的高层访问次数也有22次,而同期日本对中国的高层访问次数则只有七次。高层的频繁互访带动了两国关系的升温。从2003年开始,印度超过中国成为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的最大接受国。2005年,在小泉纯一郎访问印度期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8年10月,印度与日本发表了《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印度成为继澳大利亚之后第二个与日本发表这样声明的国家。独特地位
  任何国家的对外行为都受利益的驱动,西方国家之所以这样看重印度是因为印度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许多方面能够或者有可能给它们带来利益。
  一是印度的地缘政治非常重要。面积位居世界第七的印度坐落于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犹如插入印度洋的一把利剑。这使印度成为印度洋最强有力的控制者。而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既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州和南极洲的海上桥梁,又是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交通要冲。在被公认的“锁住世界的五把钥匙”中,印度洋就抓住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每天从印度洋上通过的船只多达360艘,仪油轮就有50多艘,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150艘到200艘。一旦印度洋航线被切断,将会给世界造成重大影响。近几年海盗在印度洋上的猖獗活动已经威胁到了世界的安全。2008年大约有100般船在索马里海域遭到海盗袭击,至少有35艘船被扣押,船载的货物价值达数十亿美元,海盗对每艘船索要的赎金平均超过了100万美元,而这些船大多属于西方国家。由于印度在印度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国家要保障印度洋运输通道的安全,就离不开印度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印度的实力越来越突出。在经济方面,印度过去六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8.4%,仅次于中国。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还是达到了6.7%,高于此前的预期,今年则有望达到7.7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2008年的GDP总值为1.2万亿美元,是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GDP则为3.3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排在第四位。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美国和印度的GDP总和将“比20国集团其他国家GDP之和要多70%,光是中印两国的GDP在今后40年中就会增长60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目前全球的GDP”。报告的结论是,美国仍可能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但它将不得不与强大起来的中国分权,并且为新兴的印度腾出点地方。在军事方面,印度不仅拥有了威慑力极大的核武器,而且还正在逐渐获得“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打击范围分别为800公里和2000公里左右的“烈火-1”和“烈火-2”导弹已经部署。“烈火-3”正在加紧试射,打击范围可达3000多公里,属于比较先进的中程弹道导弹,预计明后年展开部署。印度陆军还在研制射程达5000公里以上的“烈火-5”洲际导弹,预计明年开始试射。今年7月,印度自产核潜艇的下水试航,使其渐渐具备了从水下发射核武器的能力。印度现在拥有航母一艘,但到2015年将会达到三艘。届时,印度的海军力量将会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与英国并驾齐驱。印度国力的日益上升使西方国家对其刮目相看。
  三是印度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印度的人口将近11亿,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其中中产阶级约有3亿,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专家估计,到2025年,印度的中产阶级将会扩大到5.8亿左右,占印度总人口的40%,他们的收入也会数倍增加,对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购买力将大幅提高。这使西方国家能够向印度输出更多的商品。不仅如此,印度还是一个重要的军火市场。在2004年至2008年间,印度进口的武器价值总额达8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武器购买者。今年,印度又宣布准备在未来五年内投入300亿美元用以购买武器。这给西方国 家大赚一笔提供了契机。由于印度70%的武器装备都来源于俄罗斯,俄罗斯希望能继续垄断印度的军火市场,而美欧和以色列则想方设法打破俄罗斯的这种垄断。美国今年已经与印度签署了价值21亿美元的协议,向印度出售八架海上侦察机,这是印度有史以来从美国购买的最大一笔军事装备。此外,美国企业还在争夺一项价值180亿美元的协议,以求向印度供应126架战斗机。而在2010年前,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项目则多达200多个,总价值约200亿美元。
  四是印度的政治制度符合西方的价值观。尽管印度的民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在西方国家看来,印度的民主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比较成功的,并希望能将印度打造成西方民主在发展中国家的“样板”。所以,在民主价值观上,西方国家与印度有着共同语言,这使印度更容易博得西方国家的认同,而西方国家在提到与印度的关系时也经常会强调这一点。早在1959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说过:“在地球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和第二大民主国家美国之间横亘着10000英里的海洋和陆地,然而在民主的根本理念与信仰上我们是紧密的邻居。我们应该成为更紧密的邻居。”美国著名期刊《外交政策》今年11月24日也载文称,美国非常愿意支持印度获得成功,以向所有迷恋中国政治体制的国家证明,民主体制是实现人类最基本愿望的最坚实基础。
  五是印度是制约中国的“理想国家”。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西方对中国越来越担心,惟恐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或崛起后会破坏既有的国际格局,进而影响它们的利益。为了遏制和围堵中国,西方国家积极拉拢印度。在它们眼里,印度与中国存在着边界纠纷并在地缘利益方面存在着竞争,因而是牵制中国的“理想国家”。一些美国分析家就指出,印度的潜在实力以及战略地位都符合一个“战略棋手”所具有的标准,也符合美国一贯奉行的“美国应当利用两者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或至少在与一方的冲突加剧时设法改善与另一方的关系”。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今年2月更是发文称,中国在攻击机、潜艇、弹道导弹这三大攻击性武器上发展迅猛,印度全速追赶不甘落后,美国在亚洲的安全政策首当其冲就是利用印度制衡中国。可以说,拉印制中已成为西方国家接近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仍算不上世界大国
  
  虽然西方青睐印度,印度也积极借重西方力量壮大自己,提升国际地位,但印度现在仍算不上是世界大国,只能称得上是地区大国。至少从三个方面来看,印度的大国理想与其能力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一是印度是世界上穷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印度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十二位,但如果摊开来算,印度的人均GDP则只有1100美元左右,仍属于贫穷国家之列。目前,印度每天生活在1.25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高达41.6%,生活在2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75.6%,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国家。而成年文盲率也有34%,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182个国家中位列第134位,比不丹和老挝的排名都低。有分析家指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一半人口是文盲和贫困民众的情况下崛起,印度要想成为世界大国,首先要解决其国内的贫困问题。
  二是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小。由于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像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磋商和解决就几乎看不到印度的身影。虽然印度一直在为“入常”积极努力,但近期获取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各国在安理会改革方案上迟迟无法达成协议,大大影响了印度的“人常”计划。此外,在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印度的代表权也比较小,这同样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扩展。因此,无论在国际政治领域还是国际经济领域,印度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三是印度一时还无法跳出“南亚澡盆”。印度一直与其邻国关系不和,与巴基斯坦更是形同仇人,印度始终担心这些邻国会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而其邻国则指责印度在南亚大搞“霸权主义”,恣意欺凌弱小国家。与邻国纠缠不清特别是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对抗不仅大大耗费了印度的资源和精力,而且还使印度失去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使印度难以摆脱“南亚澡盆”的羁绊而走向世界。印度的一些战略家早就指出,“我们外交政策的真正挑战在于我们在伊斯兰堡、加德满都、科伦坡和达卡的成功外交,而不是在大国首都的成功外交”。但印度要想做到这一点却很难。
其他文献
今年上半年,中欧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战略对话,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访华,德国新任总理默克尔也到访北京、上海,为她的“就职访问”画上了句号。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以及笔者与欧方官员和学者的交流,可以看出目前欧洲对华认识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欧洲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中国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特别是能源外交或资源外交,与西方的国际主张和原则发生了冲突,对欧盟的对外政策构成了挑战。具体而言,中国的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十六    最近一次去巴黎,我看到那里的人们依然开着小排量的汽车,还竟然恢复了有轨电车,人们逛街又开始骑自行车了,去超市买东西的人既拉小车又带塑料袋,而这一切都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对于一个住宅密集程度可比北京的国际都市,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小排量的优势    和以前一样,巴黎狭窄的街道两侧仍然排满了汽车,一辆紧挨着一辆。  巴黎人是世界上的停车高手,他们停车的前后距离
原来他们虽然也和我们比邻而居,但是因为不具有充分独立的身份而不能自主地选择对中国的态度。苏联解体后就大不一样了,无论是中国,还是中亚国家,都能够独立地站在自身的国家利益上发展彼此间的邻国关系。    凡是到过中亚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听说过这样一句当地的谚语:“老婆是可以选择的,而邻居却不能。”原来中亚虽然和我们比邻而居,但是因为不具有充分独立的身份而不能自主地选择对中国的态度。苏联解体后,无论是中国
水道寻往李国庆    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的首批图书之一,本书收录天津图书馆馆藏的水道图和古迹图两大类舆图,其中包括《治河全书》中的多种水道图、《山东黄河全图》、《山东全省黄河图说》、《山东黄河简明全图》、《保定府属河图》、《正定府属河图》、《冀赵深定易五直隶州属河图》水道图七种,《圣驾回銮行宫图》、《大沽炮台图》、《文登威海等地古迹图说》古迹图三种,合计10种400余幅,均为彩绘
9月21日,媒体所称的“萨科奇总统诉前总理德维尔潘”一案终于在巴黎刑事法院开审。  从技术上讲,这是一桩涉及诽谤罪、盗窃罪和伪造罪的刑事案,但由于萨科齐等若干人是以案件证人或受害人身份参与诉讼,并不是原告,冠以“萨科齐诉某某案”有些不恰当。  但从本质上看,因诽谤罪诉讼属“自诉”类范畴,没有萨科齐等人的提告,就不会有今天法庭的行动,德维尔潘最终成为被告,是在萨科齐当选总统后推动下展开的。因而说“萨
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建立自己民族家园的斗争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由于客观上他们面对的是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主观上他们长期缺少全面正确的战略方针同时又能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路线,从而使得他们的斗争一直难以取得应有的胜利从一定意义上讲,其主观因素与条件更具决定性    有了和平却失去了建国梦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阿拉法特领导巴人民武装反抗以色列侵略,使得阿拉法特成为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一
据我所知,早在1995年北京举办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时,我国设置了三位礼宾大使,代表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前往机场迎送政要。而像这次中非合作论坛这样,由礼仪大使参与接待众多的非洲贵宾,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在我国外交礼仪安排上,则是第一次。    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备受世人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中国外交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当时笔者作为我国礼仪大使之一,
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又相互亮剑,随时准备刺向对方这两个场景,折射出中东的形势    眼下的中东很热闹:东边的伊朗和西边的以色列,出现足以构成鲜明对比的两个场景,一个是不断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压力,并面临可能来自外部军事打击的威胁,一个则主动“出击”,一面向周边国家和有关方面频频晃动橄榄枝,一面又发出要空袭伊朗核设施的挑衅这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
阅读背景  “力霸风暴”  今年1月,台湾力霸集团资不抵债申请破产,企业负责人携款潜逃海外,引起相关债权银行破产储户挤兑等连锁反应蓝营“立委”及绿营中志在2008者借机痛批“金管会”监管不力“证交所”预警性差,矛头直指“行政院长”苏贞昌,形成所谓“力霸风暴”  “苏修路线”  苏贞昌接任“行政院长”后提出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准许人民币在台兑换扩大两岸货运包机和“小三通”适用范围放行高科技企业来大陆设厂
一拖经年,以重判告一段落;后续因素复杂,能否最终定案关键在二审。    9月11日,曾自诩“台湾之子”的陈水扁及其亲属因涉入多起重大贪腐弊案被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等重罪,引发岛内社会强烈震撼和普遍反省。陈水扁自在台湾政坛崛起到最终因贪入狱,深刻地反映出台湾社会民主化尚欠成熟的一面,证实了不少政治人物高调宣扬的理想与现实作为往往存在巨大落差。“扁案”一审判决对岛内政治生态和政局发展产生重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