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从“压缩饼干”到“问题驱动”——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观课说起

来源 :中学数学: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参加某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汇报课活动,其间听了一节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新授课,授课教师工作十年左右,课堂氛围看似热烈,学生积极展示,教学效果也很好,然而总感觉这节课上得“太顺”,学生似乎没有感觉到什么挑战,对很多学优生来说,没有什么值得认真思考或深入的问题.本文先整理该课的观课记录,并跟进思考,供研讨.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家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笔者认为这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的育人目标,这是从学生学习层面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即: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应用融为一体.章建跃博士曾提出教学的高立意是教师“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以下简称“三个理解”)的具体体现.
目的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胃癌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的免疫模型,分析原代及传代后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取胃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样本,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建立免疫PDX模型。收集移植前后及再次移植传代后的肿瘤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D3 T细胞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荷瘤小鼠外周血中人CD8+CD3+T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3例胃癌组织中,1例成功移植。在皮下移植及再次传代过程中,肿瘤组织仍可维
贾平凹笔下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刻画,反映了民俗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人物性格,表达在时代更迭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与人性的矛盾冲突。利用民俗纠葛构建矛盾与冲突,运用民俗意象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民俗心理书写社会变迁。贾平凹的作品因民俗文化而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