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用导入 力促有效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开头要如何设计,即课堂如何导入。平静、程式化且缺乏激情的导入,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看作自己迫切需要的时候,才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课堂的导入是要讲究策略的。往往别具一格的导入可以牵引起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它如一根导火索,点燃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激发起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等能力,培养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我总结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以及听课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
  1.欣赏影视片断,调动情绪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高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图、文、声、影并茂。特别像一些好的电影、电视、戏剧、MV,其色彩、构图或其他元素,大多会给我们一种感官上的冲击。直观可以使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课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内容改编的《描关东风情,绘江南雅韵》
  一上课就播放一段欢快舒畅的民乐《关东情》——“咱们这个关东山,有那么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怕被冷风刮下来。大姑娘她叼个大烟袋,逍遥又自在。养活孩子吊起来,舒服又凉快。你要是来做客呀,千万别见外,大腕酒,大块儿肉,保你乐开怀……”轻快的旋律,加上脍炙人口的词,很快同学们也会跟着哼哼了。这种方式及时能把学生由课间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多学科整合,激发艺术情趣
  课例:欣赏俄国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
  首先老师试问学生,会不会唱尹相杰和于文华合唱的《纤夫的爱》,并请同学在课堂上演唱。当同学唱完,先以掌声鼓励,后再问学生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着轻松、欢快的节奏,同时又洋溢着一种幸福感。”接着老师播放《伏尔加船夫曲》,再问学生从这首乐曲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总结出:“有一种非常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利用两种强烈反差的乐曲,从听觉上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对比和联想。
  这时展出列宾的《伏尔加纤夫》,问学生从画面中能联想到哪首歌,学生自然联想到《伏尔加船夫曲》,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分析画意(同时播放《伏尔加船夫曲》,在低沉的曲子中观看《伏尔加纤夫》),在一片浅黄色沙滩的背景下,一队身着深色服装的纤夫,排列呈倒梯形的队列,向前倾斜,从颜色的强烈对比和队列的变化,就带给人们沉重、压迫、无助等诸多感受。“烈日灼人,空气沉闷而压抑,衣衫褴褛,步履艰难,画面中共十一个人,可分为三组,年龄相差极大,年老的神态麻木,让人感到悲伤和痛苦;中年人则显示出无奈的神色;年小的是新加入进来的,他好像不堪负重,从神色中流露出反抗的情绪。”继而再深入剖析绘画创作目的,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升华。这节课集美术、音乐为一体,师生对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美术鉴赏的教学效果。
  3.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
  课例:欣赏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上课时,首先向学生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南唐后主是谁吗?”问题一出,立即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初中教材中,同学们都学过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虞美人》,自然知道李煜其人),学生会很好奇,美术课上老师为何会问这个问题呢。紧接着,老师又问:“李煜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作为皇帝他的政绩如何?他与大臣们的关系融洽吗?当时社会环境又如何?”然后从李煜的政绩、与大臣的关系,来引入《韩熙载夜宴图》背景。通过这些相关的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非常迫切的想看到这张著名的人物默画作品,提升了学生对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兴趣和欲望,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开端。
  二、联系生活导入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例:《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在上课开始,就展示几张照片:分别是导演张艺谋、演员陈道明、姜文等一些名人的家居装饰。照片中的室内摆设,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不禁联想到自己家中的一些家居装饰。甚至很多同学,还会说道:有些木器、瓷器、编织品……好像在老家都还有的,没想到这样的老古董也可以营造出这么漂亮的装饰效果。见学生都已成功的关注这些“老物件”,教师顺带着提出,这些都是属于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引导到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题之中。
  总之,美术的海洋,浩瀚无边、多姿多彩。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的逐渐施展,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也会不断地更新。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深钻教材,找准契点,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美术殿堂,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意境,就一定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一直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同一教学单元内向学生呈现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探究。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尤其是文言阅读这一板块也趋向于比较阅读。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比较探究教学法,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课型;教学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就两种或两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成效的影响非常重要,许多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只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活动就可以深入开展,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投入程
【摘要】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是一个按一定课程标准和计划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体育教师听课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听课;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听课是最常见的教研活动,它对体育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艺,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研、教改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体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