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门进,后门出,层层收取回扣,几乎是苏南一些企业人事主管发财致富的捷径。
为争抢务工者,黑职介不惜贿赂学校领导和负责就业的老师,给他们回扣,请他们旅游,赠送纪念品……只要能抢到毕业生,黑职介不惜一切代价。
苏南,长三角经济腹地,这些年凭借其独特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台资企业在这里“扎堆”,也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春节过后,一批批来自安徽、山东、河南、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的职校、技校毕业生在当地职介机构的带领下,来到这片热土寻求打工的机会。但是,当他们向职介机构缴纳了高额的劳务输出费后,等待他们的却可能是一个个连环陷阱和骗局。
日前,苏南某市一名黑职介的招工主办与记者联系,自曝他们为企业招聘工人的内幕。
30元的利益驱动
根据规定,苏南部分地市用人单位招用工人需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交招工简章,缴纳30元的招工广告发布费,经劳动部门审批批准后,才能委托职介或通过人才市场招工。
在这30元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用人单位绕开劳动部门,直接找一些不规范的职介要人。有的用人单位连招工简章都没有,一个电话打给职介,便可招人。
这给黑职介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企业的人事主管手握招工大权,公司要不要人,要什么样的人,要哪些人都由人事主管说了算,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事主管吃招工回扣的现象。
李先生说,他是外资企业人事主管出身,在这方面有切身的体会。“有的人事主管很黑心,为了索要回扣,搞假招工,欺骗外来工。”
通常,人事主管和黑职介串通一气,由黑职介把人带到公司,象征性地组织面试和笔试,等人招进来后,过两天又把他们开掉,再重蹈招工戏剧性的伎俩。
“前门进,后门出,层层抽取回扣,这几乎是苏南一些企业人事主管发财致富的捷径。”人事主管按照人头抽取回扣,最少50元一个人,多的达到300元一个人。
据记者调查,外来工进厂后,还要缴纳100元左右的服装押金,30元的体检费,10元的考勤卡费,一旦辞职或是被公司开掉,这些费用均不能退还。
回扣链上的形形色色
李先生说,他们与山东、安徽、河北等省和苏北许多的职介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春节过后,由这些外地职介把学生带到这里,再由当地职介联系招工单位。
前不久,李先生为某外资企业招了一批工人,净赚2400元——
一天下午,他接到山东某职介招工主办的电話。前年,李先生到山东某学校招过一次工,认识了这位招工主办。对方说带了一批人过来了,30个男的10个女的,想请他帮忙联系招工单位。
李先生当即表示了很大的兴趣,欣然应允。根据手头掌握的情况,李先生与某外企的人事主管(实际是该公司的保安课长,老板委托他招工)联系,商谈回扣。该主管说,女的100元,男的150元。李先生想把回扣压低一点,但这位主管死活不肯松口,李先生只好答应了这个价格。
与公司谈好回扣后,李先生与山东方面的主办联系,商谈他们之间的回扣。李先生提出,按照男的3个点(意思是300元),女的2.5个点(250元)的价格提取回扣,山东方面表示没有问题。
“他们向学生收的职介费不要太多哦!”李先生的表情有点夸张,他们是指山东这家职介。
山东方面按照每人1200元的标准向学生收取高额的职介费,有两个学生少收了240元,只收960元。这些费用只包括他们从山东过来的路费和住宿费,车上吃饭的钱还得由学生另外再掏。自然,这250-300元的回扣也得由学生承担。
第二天,山东方面把学生带到公司面试,结果有15个女的和1个男的通过了面试。按照约定,山东方面把4050元的回扣交给李先生,李先生再把1650元的回扣递给公司人事主管,李先生从中抽取2400元的回扣。
一个外来工从学校到踏进工厂,要受到最少4次的盘剥,缴纳1500元左右的费用。首先是学校老师,其次是带他们出来的职介,然后是招工企业所在地的职介,最后是招工企业的人事主管。层层的盘剥还不能保证他们能找份合适的工作。
只要能抢到毕业生
李先生说,外来工大部分是技校职校刚刚毕业的。为了争抢毕业生,黑职介不惜贿赂学校领导和负责就业的老师,给领导和老师回扣,请他们旅游,赠送纪念品……只要能抢到毕业生,黑职介不惜一切代价。
一般情况下,黑职介与学校串通,由学校出面给学生做工作,承诺负责推荐工作,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有的叫实习费,有的叫职介费,数量从800-1500元不等。学校收取费用后,由职介把学生带到用工需求大的地方,通过当地职介为学生寻找单位。
羊毛出在羊身上。请学校领导和老师潇洒的费用自然得由学生承担。有时候,为了抢夺一批人,不同职介纷纷向学校抛出媚眼,竞相开出优厚的回扣条件。
“这是招工源头为抢人而出现的激烈竞争,在招工企业所在地,本地职介抢人的激烈程度更甚。”
李先生说,春节后不久,该市两家职介为了抢一批河北的外来工,竟然打了起来,据说打伤了好几个人。
职介和职介之间的黑吃黑也是常事。李先生说,有一次安徽一家职介带了一批人过来,找不到公司,就找到他。公司的人事主管要收100元的回扣,为了多赚点,李先生骗安徽职介的人说,公司要收300元的回扣,加上自己的辛苦费,加起来就是400元回扣,有300元落入李先生的腰包。
只要有利可图,黑心职介就会想方设法去“钻营”。李先生说,做黑职介的经常换手机号码,几乎带完一批就换一个,免得有人找他退钱。
据李先生说,该市黑职介的数量比正规的职介多几十倍,黑职介的市场非常混乱。
记者问了一个最敏感的问题——做黑职介的收入情况,他诡秘地笑了笑:“只要好好做,一个月3000元的净收入不成问题。”
李先生的本行是做大米生意,只是利用闲余时间顺带做做职介。据他说,春节以来,净赚5000多元。
谈话中,李先生的电话不断,都是联系招工的。李先生说,做他们这行的开支主要是手机费和交通费,一天的手机费少说也有50元,加上来回交通费,一天的开支将近100元。
走向规范尚需时日
回扣之风,始于招工企业的人事主管。企业用工不规范是造成招工回扣之风劲刮的重要原因。
据李先生说,并不是所有外资企业的人事主管都要吃回扣,比如说台资企业里如果是台湾人做人事主管,招工就比较正规,不会收回扣。
一个工人到企业后,在1-3个月之内,随时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因为招进来的工人不一定能够适应生产。如果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大,频繁招人,说明企业在招工与用工方面没有衔接好。
李先生说,有个新厂要招300人,人事主管每人收100元的回扣,有3万元进账。人事主管向他们索要回扣,他们只得向带人的“蛇头”层层加码。李先生说,黑职介大多挂靠在注册的职介下面,开展“地下工作”。要规范企业招工行为,劳动部门要统一职介收费,严厉打击人事主管收回扣的不法行为,才能形成稳定的劳务市场。
苏南某市劳动局劳动力就业管理科副科长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未经许可设立的职业介绍所,或从事职业介绍的人,劳动部门将责令其停止非法活动,并处以1000-10000元的罚款。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
由于劳动部门执法权有限,对于黑职介的打击一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程科长表示劳动部门将加大对收受回扣的打击力度,正本清源,规范劳务市场,维护外来工的权益。
由此看来,苏南招工市场的走向规范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