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做我也做
会议室里,有人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別人就会纷纷抬手抓杯子,没带杯子的家伙开始摸嘴,看到别人抖腿,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听两段小沈阳的小品,口音就跟着人家跑到“那疙瘩”去了;最常见的莫过于人家困了打个哈欠,过不了几秒钟,自己也不争气地来了一个。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这种模仿别人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频率和情绪的现象是如此多见,而且很多情况下是无意识的。
当过父母的人知道一两岁的幼儿模仿能力超级强,简直是一面镜子:你做什么他马上就会跟着做什么。幼儿模仿是学习和适应世界的一种方式,成年人又为什么会去模仿他人,而且很多情况下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模仿?心理学家为了搞清楚状况,找一些纽约大学的学生做了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随机选出的大学生进入一个房间,房里有些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照片。他们要做的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挑选照片。大学生们进入房间干活的时候,房里还有一些“托儿”,看上去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也在做些小动作——要么是挠脸,要么是抖腿,要么抓头发,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一切。观看完所有的录像后,心理学家发现,大学生们会明显地模仿“托儿”的动作,跟着“托儿”挠脸、抖腿或者抓头发。在第二个实验中,一些“托儿”会模仿大学生们无意中做出的习惯性小动作,另外一些“托儿”什么都不做。然后大学生们得到一张调查问卷,要求他们评价这些“托儿”。结果,大学生们更喜欢那些模仿自己的“托儿”。
模仿是社会的润滑剂
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很显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对他人肢体语言的模仿能够增进他人对我们的好感,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变色龙效应”。就像爬行动物变色龙通过模仿周围环境,改变自身颜色,进行自我保护一样,人类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以促进社交活动,让别人接纳自己。看来人人都是“变色龙”,人人都爱“变色龙”,“变色龙效应”让社交活动更活跃,让世界更美好。
别以为只有人类会这招,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发现,动物也深谙其道。卷尾猴是动物世界里少数的“工程师”之一,它们能够通过模仿,学会熟练使用工具,巴西的一群卷尾猴会用石锤和石板砸椰果。不仅如此,卷尾猴对模仿自己行为的人类情有独钟。与那些不模仿它们行为的人相比,卷尾猴更喜欢模仿它们的人,会花更长的时间观看他们,也更愿意接近这些人。
“变色龙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最浪漫的实例莫过于“夫妻相”。夫妻或情侣在一起相处久了,自己没有察觉,别人却觉得越来越有“夫妻相”,说他们的举手投足或对事物的反应和脾气等等,都简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种“夫妻相”现象,原来还是有心理学根据的——那些越来越像的恩爱夫妻其实就是长时间互相默默模仿的结果。
正像流行书籍和大众杂志所建议的那样,对他人肢体语言的模仿能够增进他人对我们的好感。想让别人喜欢你吗?模仿他人是个好办法!
(丁丁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0年第7期)
会议室里,有人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別人就会纷纷抬手抓杯子,没带杯子的家伙开始摸嘴,看到别人抖腿,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听两段小沈阳的小品,口音就跟着人家跑到“那疙瘩”去了;最常见的莫过于人家困了打个哈欠,过不了几秒钟,自己也不争气地来了一个。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这种模仿别人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频率和情绪的现象是如此多见,而且很多情况下是无意识的。
当过父母的人知道一两岁的幼儿模仿能力超级强,简直是一面镜子:你做什么他马上就会跟着做什么。幼儿模仿是学习和适应世界的一种方式,成年人又为什么会去模仿他人,而且很多情况下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模仿?心理学家为了搞清楚状况,找一些纽约大学的学生做了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随机选出的大学生进入一个房间,房里有些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照片。他们要做的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挑选照片。大学生们进入房间干活的时候,房里还有一些“托儿”,看上去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也在做些小动作——要么是挠脸,要么是抖腿,要么抓头发,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一切。观看完所有的录像后,心理学家发现,大学生们会明显地模仿“托儿”的动作,跟着“托儿”挠脸、抖腿或者抓头发。在第二个实验中,一些“托儿”会模仿大学生们无意中做出的习惯性小动作,另外一些“托儿”什么都不做。然后大学生们得到一张调查问卷,要求他们评价这些“托儿”。结果,大学生们更喜欢那些模仿自己的“托儿”。
模仿是社会的润滑剂
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很显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对他人肢体语言的模仿能够增进他人对我们的好感,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变色龙效应”。就像爬行动物变色龙通过模仿周围环境,改变自身颜色,进行自我保护一样,人类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以促进社交活动,让别人接纳自己。看来人人都是“变色龙”,人人都爱“变色龙”,“变色龙效应”让社交活动更活跃,让世界更美好。
别以为只有人类会这招,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发现,动物也深谙其道。卷尾猴是动物世界里少数的“工程师”之一,它们能够通过模仿,学会熟练使用工具,巴西的一群卷尾猴会用石锤和石板砸椰果。不仅如此,卷尾猴对模仿自己行为的人类情有独钟。与那些不模仿它们行为的人相比,卷尾猴更喜欢模仿它们的人,会花更长的时间观看他们,也更愿意接近这些人。
“变色龙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最浪漫的实例莫过于“夫妻相”。夫妻或情侣在一起相处久了,自己没有察觉,别人却觉得越来越有“夫妻相”,说他们的举手投足或对事物的反应和脾气等等,都简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种“夫妻相”现象,原来还是有心理学根据的——那些越来越像的恩爱夫妻其实就是长时间互相默默模仿的结果。
正像流行书籍和大众杂志所建议的那样,对他人肢体语言的模仿能够增进他人对我们的好感。想让别人喜欢你吗?模仿他人是个好办法!
(丁丁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