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东因改革而生 , 因改革而兴。
29年,浦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 敢为人先、大胆探索,通过创新改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一”。
这些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 , 必将激励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阔步迈进 , 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2015年4月,扩区启动运行。6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
第一,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
第二,确立了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
第三,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第四,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当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按照《全面深化方案》的要求,着力推进“三区一堡”建设。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自贸试验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制定出台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二是投资开放度大幅提升;三是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
从2013版到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其一,持续扩大开放,外资特别管理措施从190条减少到95条,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其二,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提高透明度。
试行至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的“良种”已经获得预期的好收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环境整体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浦东开发后,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创造了中国金融开放创新史上诸多“第一”,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拉开了浦东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序幕。
2015年以来,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在上海口岸进行。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次在上海推行,成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的代表举措。
根据“单一窗口”建设方案的总体规划,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贸易和运输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则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实现一站式互联互通。
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作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允许非保税货物入区储存,与保税货物一同参与集拼、分拨,根据国内外采购订单最终确定货物实际离境出口或返回境内区外。该项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试点后,已向全国其他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复制推广,有效适应了企业对不同货物监管便利化的需求。
2017年, 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2018年3 月26 日,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于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属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这意味着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探索和试点, 对于深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前,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取得的凭证, 名称虽然为“ 备案凭证” , 但实际走的是许可的流程。从申请到备案最快需要2 个月才能完成, 加上补充资料等环节, 通常企业完成产品备案的时间在3-6 个月之间。
2017 年3 月, 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 证照分离”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 2015 ] 222 号),根据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市食药监局的支持下, 在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工作。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存在 “ 四个变化” : 一是用户注册由在华申报责任人变为境内责任人;二是将行政许可审批中的资料审查改为备案资料监督检查, 并移至备案后3个月内; 三是申报资料传递方式由提交纸质资料改电子版资料通过备案系统上传; 四是由国家总局受理审核审批改为授权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备案和备案资料监督检查工作, 浦东市场监管局承担备案工作。
上海光源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 其性能位居国际前列, 是我国首个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属于“ 公共实验平台” 型重大科技基础設施。
经过多年实践, 上海光源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为装置的稳定高效开放与运行、为用户在基础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研发领域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并不断产出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提供了保障。
张江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具有批次频、价值高、产品结构特殊、贸易背景复杂等特点, 对通关时限、货物查验、存放条件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 有利于创新审批方式和流程, 针对张江研发企业货物特点和特殊服务需求, 搭建跨境研发的“ 绿色通道” , 为张江科技创新形势下通关模式创新走出一条有意义的探索之路。
29年,浦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 敢为人先、大胆探索,通过创新改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一”。
这些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 , 必将激励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阔步迈进 , 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首个自贸试验区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2015年4月,扩区启动运行。6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
第一,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
第二,确立了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
第三,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第四,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当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按照《全面深化方案》的要求,着力推进“三区一堡”建设。
全国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自贸试验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制定出台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二是投资开放度大幅提升;三是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
从2013版到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其一,持续扩大开放,外资特别管理措施从190条减少到95条,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其二,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提高透明度。
试行至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的“良种”已经获得预期的好收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环境整体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先行区
浦东开发后,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创造了中国金融开放创新史上诸多“第一”,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拉开了浦东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序幕。
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试点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2015年以来,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在上海口岸进行。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次在上海推行,成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的代表举措。
根据“单一窗口”建设方案的总体规划,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贸易和运输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则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实现一站式互联互通。
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作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允许非保税货物入区储存,与保税货物一同参与集拼、分拨,根据国内外采购订单最终确定货物实际离境出口或返回境内区外。该项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试点后,已向全国其他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复制推广,有效适应了企业对不同货物监管便利化的需求。
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
2017年, 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2018年3 月26 日,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于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属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这意味着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探索和试点, 对于深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
改革前,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取得的凭证, 名称虽然为“ 备案凭证” , 但实际走的是许可的流程。从申请到备案最快需要2 个月才能完成, 加上补充资料等环节, 通常企业完成产品备案的时间在3-6 个月之间。
2017 年3 月, 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 证照分离”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 2015 ] 222 号),根据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市食药监局的支持下, 在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工作。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存在 “ 四个变化” : 一是用户注册由在华申报责任人变为境内责任人;二是将行政许可审批中的资料审查改为备案资料监督检查, 并移至备案后3个月内; 三是申报资料传递方式由提交纸质资料改电子版资料通过备案系统上传; 四是由国家总局受理审核审批改为授权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备案和备案资料监督检查工作, 浦东市场监管局承担备案工作。
上海光源打造一流大科学平台
上海光源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 其性能位居国际前列, 是我国首个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属于“ 公共实验平台” 型重大科技基础設施。
经过多年实践, 上海光源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为装置的稳定高效开放与运行、为用户在基础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研发领域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并不断产出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提供了保障。
上海首家机场区域外的空运货物海关监管场所
张江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具有批次频、价值高、产品结构特殊、贸易背景复杂等特点, 对通关时限、货物查验、存放条件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 有利于创新审批方式和流程, 针对张江研发企业货物特点和特殊服务需求, 搭建跨境研发的“ 绿色通道” , 为张江科技创新形势下通关模式创新走出一条有意义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