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广受关注。通过制定量表和问卷,本研究对随机抽取的350名医学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提升其自主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生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国外对网络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研究如下:(1)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2)网络学习中各种特定效能感之间的研究。(3)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其他特征变量间的关系研究。(4)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在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对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主题为“自我效能感”并含“网络学习”,发表时间2011.5-2015为条件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51篇。经分析,国内对网络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研究如下:(1)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学习整体效果的影响。(2)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具体学科内容间的关系研究。(3)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习动机、自我调节能力、网络学习认同感的影响研究。
二、研究思路及内容
首先,本研究依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构建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结构,并从该结构的四个维度出发编制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然后,从沈阳医学院2013级本科各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3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在为期10周,每周2学时的课堂时间内自主完成平台上10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如不能按时完成,则必须在10周内的课外时间里完成。最后,通过在线测试考核研究对象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条件、网络条件和网络经验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提升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三、影响因素
学生性别和学生籍贯在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男生在量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来自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普及广泛地区的学生较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在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强。
在研究设定的20学时内,研究对象的网络占有率为100%。但在需要课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时,拥有计算机的学生为305人,占总人数的87.14%,利用计算机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则占82%。由在线测试成绩和研究对象在量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可知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条件正相关。
本研究借鉴刘小燕编制的网络经验调查量表指标,检验它们与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英语网络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网络经验正相关。
四、相应策略
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1.创造良好的网络自主學习环境。在平台基本资源使用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和学源差异,选择丰富多样且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2.运用微课将自主学习的媒介外延。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满足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渴望高效、便捷、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可将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腾讯微云,方便学生课下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并完成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提高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效率。
3.丰富并分享成功的网络经验。建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合作学习,增加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同时,营造互助学习氛围也会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定期组织并召开网络学习交流会,邀请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经验,通过榜样的作用提升其他学生的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五、结语
以上是对本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概述。由于是在医学院校展开研究调研,因此缺少对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与不同专业关系的研究,而且对于相应策略的有效性尚需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孙哲.自我效能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4(4):272.
[2]刘小燕.上海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注:本文系沈阳医学院2014年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研究”(课题编号20141053)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刘栩彤,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学生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国外对网络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研究如下:(1)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2)网络学习中各种特定效能感之间的研究。(3)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其他特征变量间的关系研究。(4)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在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对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主题为“自我效能感”并含“网络学习”,发表时间2011.5-2015为条件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51篇。经分析,国内对网络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研究如下:(1)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学习整体效果的影响。(2)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具体学科内容间的关系研究。(3)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习动机、自我调节能力、网络学习认同感的影响研究。
二、研究思路及内容
首先,本研究依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构建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结构,并从该结构的四个维度出发编制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然后,从沈阳医学院2013级本科各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3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在为期10周,每周2学时的课堂时间内自主完成平台上10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如不能按时完成,则必须在10周内的课外时间里完成。最后,通过在线测试考核研究对象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条件、网络条件和网络经验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提升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三、影响因素
学生性别和学生籍贯在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男生在量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来自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普及广泛地区的学生较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在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强。
在研究设定的20学时内,研究对象的网络占有率为100%。但在需要课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时,拥有计算机的学生为305人,占总人数的87.14%,利用计算机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则占82%。由在线测试成绩和研究对象在量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可知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条件正相关。
本研究借鉴刘小燕编制的网络经验调查量表指标,检验它们与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英语网络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网络经验正相关。
四、相应策略
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1.创造良好的网络自主學习环境。在平台基本资源使用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和学源差异,选择丰富多样且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2.运用微课将自主学习的媒介外延。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满足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渴望高效、便捷、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可将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腾讯微云,方便学生课下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并完成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提高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效率。
3.丰富并分享成功的网络经验。建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合作学习,增加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同时,营造互助学习氛围也会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定期组织并召开网络学习交流会,邀请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经验,通过榜样的作用提升其他学生的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五、结语
以上是对本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概述。由于是在医学院校展开研究调研,因此缺少对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与不同专业关系的研究,而且对于相应策略的有效性尚需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孙哲.自我效能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4(4):272.
[2]刘小燕.上海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注:本文系沈阳医学院2014年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研究”(课题编号20141053)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刘栩彤,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