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户外面的人
在课堂上行走,我常常有种被审视的感觉。可是,当我停下滔滔不绝的讲解,环顾四周,却总看到讲台下那一双双虔诚的眼睛,我找不到那种让人不安的视线来自何方。
有一次,在教室一扇窗户的外头,我发现了一双双热辣辣的眼睛。不在教室的前面或后面,而是在教室走廊边,一尘不染的玻璃映着大大小小的眼眸。
他们是我的学生的家长,就是那些刚从田里走出来的,带着一身泥巴的,憨厚淳朴的大伯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嫂们。可是,他们只是习惯远远地躲在一旁,透过窗户,用热辣辣的眼睛看我,看他们的娃娃在知识的海洋中幸福地游弋。
走动的书本
于课堂,于师生,书本总是闪亮着晶莹的目光,舒展着风一样的姿态,随着阳光走动。
走动的不只是书本,还有整个心灵。
那时候,我站在讲台上,想着书本中的事情,冥想着书内书外的世界。一个人无拘无束地想着,想着,想着,就笑出声来。孩子们也跟着笑出声来。
这时候的课堂,总是与云呀花呀、鸟呀虫呀、猫呀狗呀有关。老师和学生都爱对着这样的事物发笑。那笑声是从心眼里蹿出来的,把书本蹭得痒痒的。那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片偌大的蓝天绿地,还有芳香四溢的青草味儿……
那时,我们的眼睛里不会有忧伤,书本肆无忌惮地漫步在我们的睫毛上,与天空连成一片,我们的梦想也就一天天丰满。
身上的粉尘
从课堂回到家里,身上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带回一些粉笔的灰尘。它们飘洒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梢、眉毛、脖颈、衣角……有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感觉到,有的则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于是,我们总会打来一盆水,将脸上手上的粉尘洗一洗。只是无论我们怎么洗,总有一些粉尘留在身上,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愿意带着这些粉尘,护送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我甚至希望它们就这样变成我身上的另一种胎记,无论我走到哪里,人们也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个命里注定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孩子的老师。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假放久了,我总忍不住要到学校里来转转,其实并不是我想去,而是我身上的这些粉尘想它们的家了。
孩子的眼睛
昂着头,孩子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黑亮亮的一片。
那时,天地合一,精纯一气;那时,有一种力量在课堂的空间翱翔;那时,一片暖黄的向日葵翩然绽放,在他们的眼睛里,一个个渐渐远去的身影正在走进温暖,走进阳光。
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值得眷恋的一件事了。
在一片仰视的宽阔视角里,我总能嗅到千年前“经史子集”的浓郁气息,看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阔辽远,听到了那远古蒹葭之风在心灵的一隅尽情吹拂。
凝神之间,一队队黑亮的眼睛在行进,那神采是日的神采,那颜色是星的颜色。我就在日和星的照耀下渐渐老去。
心中的路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多年以来,对路的认识,我也就一直停留在这一句名言上。这是在我少年时代的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的。
可是,当我在二十几岁重返课堂,我却惊异地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路并不在地上,也不在脚下,它是在心中,它是有着自己的生命的呀!
好些我们曾经的渴望,那延伸向远方的路,因为时间的流逝,因为心念的转移,现在已渐渐被淡忘吞没。而一些过去并不曾得知的路,却因为心智的探索,渐渐敞亮通畅。
路是什么?路是心的展望呀!(作者单位:福建仙游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