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不是以掌握系统的语文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涵盖的内容、方式更广泛,更能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个性,更加能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的整合
这里所指的知识并非简单的一个一个的零碎的知识点,知识的综合也绝非知识点的简单组合,所谓知识的整合是指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知识体系而进行的有序的知识结构的有机重组,也就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机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获得坚实知识的同时,自能地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古诗《梅花》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读一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诗?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充分朗读后归结出梅花的特点。然后设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结合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王安石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方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充分了解了本来与自身实际相去甚远的写作背景,真正理解了作者写诗的真实用意,自然也充分感悟了诗的内涵与价值。同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体会诗的背景与体验诗的情感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在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知识的整合加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一片沃土,不仅可以及时引进最新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涵,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更宽广的天地,深入课文,利用分布在每个角落的语文知识资源,去吮吸,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使学生在接受教材系统知识的同时拓宽认知领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系统语文知识、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二、能力的综合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有机地将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要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2、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3、要让学生自如运用学习方法,4、要让学生自能探索优化学习方法。
例如语文活动课《学会采访》,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采访目的确定谈话主题,并且要求在谈话的进行过程当中,对对方所谈及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简洁、必要的归结,逐步将谈话引向深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小记者,还是被采访者)所接受的信息就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如谈话的内容、对采访内容的情感态度、提供的一些材料或现场、自己对谈话内容的加工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地筛选信息。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中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学科的联合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水乡歌》最后一节“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时,问学生:是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有的学生竟说是“磁带”,这位教师立即说:“哇,一箩又一箩的磁带,该有多少歌呀!”接着教师就随机应变地教学生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这首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又问,有谁想唱这首《水乡歌》吗?于是教师将这首诗用简单的曲子配上教学生唱,同时展示原来准备创新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的动画,学生在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看着美景.完全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之中。这里语文和音乐的联合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要,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组织也完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内外的结合
众所周知,有限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无限的课外发展服务,况且现如今,社会这个大课堂的触角已深入我们课堂教学的深处,那么,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因为从大教育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应该总是仅限于课堂之内,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展示学习的成果,那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性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再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差异,教师设计了争做“海洋小专家”的语文课外活动,同时提出,你可以从课文的阅读中发现,也可以从课外的阅读、调查中介绍,还可以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交流,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中自主探索海洋的奥秘。“海洋小专家”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读的读、翻的翻、说的说、记的记,那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不亚于真正的科学家。在后来的讨论中学生不但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生动地读了出来,而且还介绍了许多与海洋、与生活、与人类有关的知识,提出了自己许多建议.让人惊叹于学生广博的知识中,享受在学生生动的语言中。这一学习过程也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课内外的结合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和巨大收获。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既熟练掌握了语文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洪泽县黄集镇中心小学江苏223110】
一、知识的整合
这里所指的知识并非简单的一个一个的零碎的知识点,知识的综合也绝非知识点的简单组合,所谓知识的整合是指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知识体系而进行的有序的知识结构的有机重组,也就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机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获得坚实知识的同时,自能地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古诗《梅花》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读一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诗?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充分朗读后归结出梅花的特点。然后设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结合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王安石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方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充分了解了本来与自身实际相去甚远的写作背景,真正理解了作者写诗的真实用意,自然也充分感悟了诗的内涵与价值。同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体会诗的背景与体验诗的情感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在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知识的整合加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一片沃土,不仅可以及时引进最新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涵,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更宽广的天地,深入课文,利用分布在每个角落的语文知识资源,去吮吸,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使学生在接受教材系统知识的同时拓宽认知领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系统语文知识、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二、能力的综合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有机地将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要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2、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3、要让学生自如运用学习方法,4、要让学生自能探索优化学习方法。
例如语文活动课《学会采访》,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采访目的确定谈话主题,并且要求在谈话的进行过程当中,对对方所谈及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简洁、必要的归结,逐步将谈话引向深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小记者,还是被采访者)所接受的信息就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如谈话的内容、对采访内容的情感态度、提供的一些材料或现场、自己对谈话内容的加工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地筛选信息。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中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学科的联合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水乡歌》最后一节“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时,问学生:是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有的学生竟说是“磁带”,这位教师立即说:“哇,一箩又一箩的磁带,该有多少歌呀!”接着教师就随机应变地教学生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这首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又问,有谁想唱这首《水乡歌》吗?于是教师将这首诗用简单的曲子配上教学生唱,同时展示原来准备创新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的动画,学生在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看着美景.完全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之中。这里语文和音乐的联合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要,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组织也完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内外的结合
众所周知,有限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无限的课外发展服务,况且现如今,社会这个大课堂的触角已深入我们课堂教学的深处,那么,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因为从大教育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应该总是仅限于课堂之内,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展示学习的成果,那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性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再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差异,教师设计了争做“海洋小专家”的语文课外活动,同时提出,你可以从课文的阅读中发现,也可以从课外的阅读、调查中介绍,还可以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交流,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中自主探索海洋的奥秘。“海洋小专家”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读的读、翻的翻、说的说、记的记,那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不亚于真正的科学家。在后来的讨论中学生不但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生动地读了出来,而且还介绍了许多与海洋、与生活、与人类有关的知识,提出了自己许多建议.让人惊叹于学生广博的知识中,享受在学生生动的语言中。这一学习过程也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课内外的结合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和巨大收获。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既熟练掌握了语文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洪泽县黄集镇中心小学江苏2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