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特征的教学艺术,其中包括了问题的创设、思维的引导和兴趣的激发等。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文章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探究课堂提问的技巧,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指向性;评价性
  1.抓住学生兴趣,精心设计问点
  提问也是要讲究感情色彩的,教师的提问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努力创造出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带有新鲜感的境界,给学生提供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1]。提问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的,以小学数学《比多少》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景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吗?”毋庸置疑,这部动画片几乎受到了每个学生的喜爱,基于这个兴趣点,教师可继续提问,“那在这部动画片里你们最喜欢的是谁呢?”随之教师就将学生最爱的“动画角色”通过多媒体“请”到课堂上,并告诉学生们今天这位“课堂贵宾”将为我们讲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叫做《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听完这个故事后,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隐藏在其中的数学知识有个初步感知,“在这个故事的每个画面中,有哪些数量问题呢?”学生踊跃回答。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用故事中简单的数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比较多少。
  2.明确提问目的,确保提问的指向性
  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提问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提问内容或者方式的指向性越强,越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难点和重点,漫无目的的提问没有深浅、没有方向,学生也不知道该要如何回答。确立提问目的需要紧跟教材,跟随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比多少”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估算数量,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学生猜大约有多少根小棒,第一次学生猜的答案相差甚远,于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先数出其中的一部分,10根。再让学生猜一次,这一次学生猜得比较接近。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学生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因为第一次猜时,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学生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提问,让提问变得有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把握提问时机,充分发挥提问的价值
  有技巧的提问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选择正确的时机进行提问也是技巧之一。学生学习状态不佳,需要调动的时候是提问的时机、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是提问的时机、学生思维受阻、学习目标不明的时候是提问的时机,等等都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的提问时机[2]。尤其是学生不能及时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自己又没有发言机会的时候,因为这个状态下的学生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他们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在极强表达意愿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好的提问时机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善于发现和捕捉细节的心,同时还要具备提问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4.及时展示结果,保证提问的评价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有问有答、有问必答,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每一问题的设计都要事先理清解题思路,有一个标准、明确的答案,最好能对学生可能给出的回答进行预判,从而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引导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给出的答案需要教师作出及时的评价,避免在不顾回答正确与否,在不予评价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二次提问,要通过引导将正确的思路和答案展示出来,一定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和思考方式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评价和指引,能够让学生感受从“知识困境”中突然走出来的“豁然开朗”之感,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进而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的,提高提问有效性,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课堂氛围,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獻:
  [1]刘 敏.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J].中外交流, 2017(2).
  [2]何亚娟.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技巧[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7(2):57.
其他文献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它具有内涵丰富、分布广泛、直观形象等特点。因此,将红色文化纳入学校道德教育体系中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有利于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以期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红色文化;德育价值;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08-01  一、解读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的内涵阐释 
对话妈妈  秋天到了,还会有花开放吗?妈妈和宝宝一起读一读传统民谣《十二月花》,了解一下十二月中的每个月都有哪些花开放吧!  时段建议:晚餐后  场地建议:客厅或书房  主 角:宝宝、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  任务卡  A.听一听  家长读《十二月花》民谣,读完后请宝宝说一说民谣中都出现了哪些花。  B.认一认  家长引导宝宝观察民谣中提到的十二种花的图片,找一找每句民谣所对应的花朵,引导宝宝说出每种
摘 要: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强烈需求,都在呼吁我们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问题。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最应该关注的问题,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原因值得深思,职业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不管是社会、高职院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一、“工匠精神”视域下高
摘 要:提高中医类院校学生英文文章撰写能力,有利于提高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与发表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科研成果的展示,增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扩大医学类院校的影响和社会科技的发展。现如今,中医类院校学生英文文章写作水平普遍较低,院校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学校对学生英文写作能力要求不高。通过提高学生英文撰写水平能力的改革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对英文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中医类院校学生英文文章写作的整体水平
他们,是爸妈,也是马拉松赛场上奔跑的风景线.你以为做了父母只能围着孩子转没有自我;而他们认为,只有积极向上的自我才能做更好的父母.带得了娃,跑得了马,这就是本期对话的主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而文章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關键词:高中语文;主体性意识;培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
对话家长孩子天生喜欢冒险,而要满足这一需求,家长需要做的其实可以很简单.比如,在家里设置小小障碍,就可以轻松让孩子得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锻炼,大家一起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