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法,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个人看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现状: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状况一直不好,教学条件落后,学生生源差,广大英语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想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剧,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思!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为中心
  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的每个教学决策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达到新经验的建构,而不是从教师、从课本出发,在这种意义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另一方面,教师并不是跟在学习者的思路后面的追随者,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反应采取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积极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与监控者,教师需要设定教学目标,需要把教学中各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如教学内容、学生的差异、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作用才共同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二、重视语篇
  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就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所以在处理课文时,尤应注意篇章结构的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如果重视篇章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从整体篇章水平上理解课文,从而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我们在课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是怎样构成和被组织到课文中去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段落中的逻辑结构,了解课文中的思想观点是通过怎样的结构表达清楚的,能够把握住一定的信息。
  阅读障碍原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阅读困难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生词,二是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文章中存在着较多的生词或技术性术语,或包含较长的由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时,学生阅读的自信就大大降低,为难情绪增加。带着这样的心理负担进行阅读,其效果当然不会理想。因此,如何进行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基本具备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文章,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阅读前可加以适当的释疑;引导学生探索如何通过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通过背景知识或上下文猜测词汇的意义。这样可以抓住词汇学习的重点而又不至于占用太多的时间。
  三、注重语言学习中“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结合
  语言习得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输入越多,掌握语言就越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也明确地提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六级应达到20万以上;七级要达到30万以上;八级要达到36万以上。”根据这一要求,就必须选择和利用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开发阅读资源,同时利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利用新的传播媒体——互联网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那些有学习潜力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到网上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得语言复现频率增高,将会大大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克拉申指出,语言输入要在学习者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点新的东西,但又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理解水平。这样的输入材料对第二语言学习才会有利。
  四、注重“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精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定的阅读任务情况下而进行的。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广大师生主要的阅读训练和方式。主要是在课堂进行,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而,这种阅读时间、任务和材料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泛读是指在学生在自己空闲时间内、无任务的情况下看书。学生的自由空间大,视野广。它也是在学生自己的爱好下进行的,也有助于学生自己存储和记忆大量的信息。这样就在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
  五、结束语
  对于我国广大农村中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他们所不熟悉的语言写的,而该语言又与他们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地联系在一起。”要真正理解读物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得多懂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理解课文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读者的语言知识,还取决于他或她的一般常识,以及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这些常识在多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在泛读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英美等国家的背景知识,注意选材的广泛性,读得多才能理解透彻,这就要有必要阅读量的保证。教师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来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读物,读物的题材避免单一化,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应涉猎。题材也应包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叙,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知识等。只有各种题材和问题都熟悉了,才能摸清外语文章的特点,作到心中有数。学生广泛阅读、留心观察。通过学习,使学生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和发展思维。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应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打破职称工资,实行基本工资,教龄工资和绩效工资;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愿意终身从教,乐教。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新型的指标体系,度量我国信息化水平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然后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信息化水平提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存在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充分利用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正确建立并用好物理错题集,归纳分析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各类错误的有效方法,能
求三角函数的最值是近几年高考的题型之一,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图像、诱导公式和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而且还常涉及到函数、不等式、方程
一、类人猿的诞生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八百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质变迁,山崩地裂,导致大量森林消失,灵长类动物(包括古猿)经常受到猛兽的追杀,种群数量和平均寿命均锐减。在生存危机中,在跟猛兽的生死搏斗中,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拿起地上的石块打击猛兽,一击得胜。这一击是直立行走的古猿的一个重大发现,从此类人猿诞生了。  二、文字跟语言相伴而生  石块、棍棒是类人猿在情急之下发明的简单的工具,是其手
【摘 要】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最后练”的传统模式,把问题的提出、猜想的预见、假设的论证、结论的应用提升为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知、情、能三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探究式教学过程的问题和策略
历史时期我国森林资源的破坏,其原因不外乎有人口增长、经济开发对于森林资源的消耗,战争破坏,统治阶级大兴土木和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等方面。其中战争破坏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尤为迅速和显著。我国历史上民族众多,阶级矛盾时有发生,以致战乱不断,历次战乱多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消耗,也伴随着森林资源的损耗。目前,环境史学正在兴起,它关注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从而改变以往历史
【摘 要】新课程的环境下中职学校将如何的进行有效教学。本文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给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  【关键词】自身素质;教育水平;创新能力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计算机在新课程环境下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并有明显的成绩。如今办学的形式多样化,学习的教育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  (一)学生自身素质。国家相关的政策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影响,中职学校招人
函数图像法是一种专业的解决问题方法,函数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函数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