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川崎病与发热性疾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期川崎病患儿68例(川崎病组),一般疾病发热组38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测定左室后壁心包组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川崎病与发热性疾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期川崎病患儿68例(川崎病组),一般疾病发热组38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测定左室后壁心包组织及左、右冠状动脉壁及其周围组织的背向散射积分(IBS),用冠状动脉壁IBS和心包IBS比值作为冠状动脉壁校正IBS(IBS%).结果川崎病组的IBS值和IBS%值(左冠状动脉为 40.83±5.81 和 0.83±0.11,右冠状动脉为 39.43±5.37 和 0.80±0.11)均明显大于发热组(左冠状动脉为 36.54±5.28 和 0.77±0.23,右冠状动脉为 36.19±5.74 和 0.75±0.15)及正常对照组(左冠状动脉为 35.79±4.6 和 0.72±0.86,右冠状动脉为 32.35±6.71 和 0.65±0.13),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发热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有助于检出川崎病冠状动脉早期病变,对早期和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内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在术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间内照射。结果全组10例获得2~1
目的探讨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HO)一氧化碳(CO)系统对反复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脑损伤的影响。方法21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FS组和FS+锌原卟啉Ⅸ(ZnPP
目的:揭示血栓性脑缺血后,海马神经细胞微环境及其细胞外液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局部脑缺血模型,
目的研究不同成像方法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①不屏气FSEMRCP组(21例);②不屏气SSFSE MRCP组(28例);③屏气SSFSE MRCP组(32例)3组进
患者,女,34岁。2003年12月3日因反复双上肢肿痛2年,再发伴心慌、气喘2周入院。体检:T38.3℃,BP100/80mmHg(1mmHg=0.133kPa),面部皮肤肿胀色素沉着,双手指肿胀色泽加深,有压痛
患者,女性,14岁,因视物模糊7d、头痛3d于2004年10月8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瘤的斑痣。右眼视力50cm数指,左眼视力0.1,双眼底视神经萎缩,余颅神经检查未见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活性与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用ARPE-19细胞,96孔板中培养至4周,加入不同浓度的TA(0.02、0.05mg/ml),继续培养3d或7d,四甲基
根据甘油三酯水平将280例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包括同胞对和后代)分成3组,发现甘油三酯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
Based on triglyceride levels, 280 normal fir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的作用及依诺肝素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在AngⅡ不同浓度和不同作
目的探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受体-A(ETA)基因在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在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