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影视剧《人活一张脸》可窥见柏拉图关于艺术创作的辩证法,艺术要靠对立因素的调和,作品的艺术结构是有机统一的。艺术适应欣赏者的心灵需要,是为了提高他们。
  关键词:艺术创作;辩证法
  作者简介:王丽莎(1985-),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李鹏(1983-),男,辽宁省锦州市人,文艺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1
  从《血色浪漫》里残酷而又激越的青春到《奋斗》中游走于理想和现实的困惑,从《中国式离婚》里的悲哀与现实到《金婚》中撕裂而又完满的婚姻故事,以及前段崛起的将当代社会解剖得体无完肤的《蜗居》,越来越多的关于青春,爱情,家庭,伦理的影视剧走入我们的生活。在这些现代流行影视作品中,都能见到柏拉图关于艺术创作的辩证法的影子。本文以《人活一张脸》这部剧为例,查勘艺术创作的辩证法的应用。
  柏拉图运用唯心辩证法来观察、解释文艺创作,提出了一些合乎辩证法的艺术原则。比如音乐的和谐是由高音低音、节奏快慢相反相协造成的;诗的格律根据长音和短音的配合等等。在《人活一张脸》这部剧中,是通过人物性格的相反相协,故事情节的相反融合来体现的。剧中老贾家是典型的女主外,男主内。贾母在粮食店工作,接触的人多,性格外向而强势,所以多年来家里的事都由她拍板。而贾老六是个裁缝,平日少言寡语,听之任之,所以就获得了“六把手”的称号。但是这种结构亦不是全部真相,很多时候贾母得偷偷问贾老六的意见,这个意见再由她当面宣布。贾老六总是给人怯怯的感觉,但是当赵剃头打他儿子的时候,他还是掏出了剪子要和赵剃头火拼,表现得异常勇猛,甚至让人匪夷所思。老贾家是好强的,这一对父母受不了别人说半点不是,但是接二连三的闹剧搞得丢脸面。可见无论从老贾家夫妻俩的人物形象的“对立”看,还是从老贾家面对生活的“好强”,和最后生活让他们“丢脸面”的故事情节“对立”,都符合柏拉图的艺术就是要靠对立因素的调和,作品的艺术结构因此是“有机统一”的。通过不同的对立因素相结合,才出现了人物的互补和剧情的呼应。
  又如剧中的老栾家。老栾家是官宦世家。爱摆官架子,盛气凌人,高不可攀。但是这一对父母却利用权势帮助了贾家不少。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观约束贾宝武,给这个女婿增添了很多无形的令人窒息的枷锁。栾父深得官场运筹帷幄之道,他指导贾宝武怎样做官,但是对着这样一个背景出身迥异的女婿,思想的冲突使得他还是会碰壁,也激化了家庭矛盾。剧情的这种冲突、对立,即是柏拉图主张的“艺术要靠对立因素的调和”。艺术作品是有生命的整体,其内部构成诸因素不能随便增减,随便拉长或者缩短,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内在有机性和外在的完美,强调有机统一实际上是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和本质密切相关。两个人物形象的这种“对立因素”,进而推进了剧情的高潮,才能达到整部剧的“有机统一”。
  柏拉图曾表述过创作与欣赏的关系,即“尽量按照艺术来写作”。运用心理学分析就是艺术作品是否“艺术”,要取决于作品能否适应欣赏者的心灵需要。像剧中的贾宝臣。贾宝臣作为贾家的老姑娘,顺理成章地成为最贴心的女儿。生性善良,顺从父母,依赖感强,这种单纯也埋下了易受骗的种子。她对未来没有追求,而是寄希望于伪君子梁工带给它铺天盖地的幸福。所以当梁工的面目被揭穿时,她有如天雷轰顶,无法面对。如果按现实常理说,这样性格的人,一旦心中的寄托彻底颠覆,必是以悲剧结尾的人生。但是作品中展现的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幸运的是老天没有亏待她,经过洗礼后她重获了幸福。不能不说作品是适应着欣赏者的心灵需要而“按照艺术来写作”。艺术如果投合人的天性、生活方式或习惯,人就会得到快感,称赞作品的美,反之就会贬斥作品的丑。柏拉图认为艺术的功能即是“感动心灵”,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里去,因此艺术创作者就必须知道欣赏者的心灵的种类,研究欣赏者的心灵性格。因此,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粗暴的评价艺术创作者都是无原则地“迎合观众口味”,艺术的功能就是感动人的心灵,艺术创作者就要研究人的心灵,这本应是无可厚非的。
  剧中贾宝文作为贾家的老大,孝顺,沉稳,深刻,厚道却爱面子。为了兑现他允诺给公众“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承诺而深埋内心最真实最原始的愿望—考大学。他和小芹的爱情是脱离现实的梦,而这个梦终究被外柔内刚,有主见的小芹打破。是这个伟大无私的女人牺牲了自己让他拥有了美满幸福的婚姻。小芹的美丽的人物形象,即是创作者“感动心灵”的手笔。她的美丽、无私、包容,是真善美的化身,体现了艺术创作者研究欣赏者的心灵,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更是为了提高他们。创作与欣赏的辩证关系在于,创作是欣赏的对象,欣赏又影响、推动了创作。
  可以说,《人活一张脸》生动地展示了各色人物,呈现出各自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蜕变与发展,凸显出他们的生活、现实、金钱、爱情等等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下的喜怒哀乐,冲撞妥协,从而折射出大千世界的冷暖情怀,揭示了人性中卑劣和善良的多重性。我们被他们感动着,感化着,这本就是创作者研究欣赏者心理的结果。透过作品我们体验悲喜人生,追求真善美,这都体现着艺术创作的永恒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经之 王岳川 李衍柱.西方文藝理论名著教程(第二版)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内学界对桑塔格《坎普札记》的研究文章常见对坎普的风格与感受力进行分析与阐释,通常认为,坎普是一种把世界看作审美对象的方式,是对技巧和夸张的热爱,因为对一切物品等量齐观而具有一种民主的精神。少见将坎普主义者与同时期其他身份进行比较,然而对当时几种身份之间进行横向比照将使坎普者的样貌更加清晰,从而使概念本身更加显现,因而是极有必要的。  关键词:坎普;纨绔子;波西米亚;身份政治  [中图分类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日动物意象对比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中心”的成果之一。  摘 要:本论文以十二生肖为中心,侧重对中日谚语进行对照,进而阐述两国对十二生肖意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旨在对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因为两国的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组成、神话与信仰的不同,对十二生肖动物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动物意象;生肖;
摘 要:《伊豆的舞女》用平实自然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创造了淡雅纯净诗意唯美的风格特点。其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家敏感多思、细腻多情的性格气质有关,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即是作家忧郁内心的外化表现。同时也与作家心灵深处对纯美人情的向往有关。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审美风格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摘 要:本文旨在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几位主要的年轻女性人物为例,谈谈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塑造的作用,进而探讨父母对婚姻的态度及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原生家庭;性格;婚姻观;影响  作者简介:吴越(199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摘 要:罗伯特作为一个闲散的农民诗人,在经历了纺织工人、教员之后,16岁才开始写诗。他写的诗词最主要分为抒情类的短篇诗与戏剧性比较强的叙事诗两大类,两个类型的诗词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彻底的奉献》这一首诗词当中,罗伯特他认为,必须要完全的放弃自我,奉献就要彻底,才能够成为这块领地上面主人,以及想要实现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词;奉献;拯救  作者简介:郭文正(1979-),男
摘 要:异叙修辞法在欧·亨利雄说作品中的运用较多。作者旨在于从一个较为独特新奇的角度进行叙事,从而促使作品的艺术风格更加诙谐和幽默。如何在保留欧·亨利作品原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实现风格特色的准确意译,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本文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着重探讨了异叙修辞法的翻译手法,以期加深对于翻译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欧·亨利小说;异叙修辞法;幽默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从《吾国吾民》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旅游文化(2015QN05)。  摘 要: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旅游文化是从中国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文学作品中的旅游文化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以林语堂为代表的一类成年后迁移美国的华裔作家的文学作品向西方高扬起中国文化这面旗帜,对西方世界了解中国
摘 要:明代以前留下诗词最多的女诗人当数朱淑真,她的诗风柔婉雅致,情感真挚动人,意境凄苦幽深。梅是她的诗词中出现次数最多意象。由于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不幸,她在诗词中寄情于梅花,来表现她的孤傲不屈,寄托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本文即试图分析朱淑真诗词中的梅意象。  关键词:朱淑真;梅花;意象  作者简介:白静(1983-),汉,女,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中
摘 要:钱钟书先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围城》是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品中引用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钱钟书先生以幽默的语言将其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是在这部小说的翻译过程当中却面对着如何更好地将这些语言的幽默性传递给译文读者这一难题。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作为幽默语言的翻译基础,结合实例,阐述关联理论下的幽默语言翻译技巧,以保证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中能让读
(一)  我不知道生活会赋予我这样的艰难,虽然事事都想寻求圆满,但最终,总是留有太多的遗憾,在那段遗憾扯着心痛,孤独握着艰辛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漫漫无涯的黑夜,回忆过去,但每天都在旭日喷薄的清晨,憧憬未来。  生活可以忘记,人们都可以忘记。  但是我和我的儿子却永远都不能忘记。  不会忘记,那个梨花披雨的早晨,我们娘俩摇撼着躺在梨花丛中,冰凉的,已经不是生命的生命,儿子惊天动地的哭喊,至今还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