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性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心备课
1.认真确定三维目标。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大纲要求、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的内容要了然于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地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2.精心设计导学案,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既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也要关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预设哪些内容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内容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活动有序
1.有趣引课
高效的教学应从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开始。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新教材在内容编排贴近了生活实际,常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因此,有趣的引入能调动学生浓郁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高效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
(1)要强化目标意识。实施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究竟要把学生引到哪去,是如何领到那儿去的,你如何确定已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运用科学灵活的探究方法,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从而保证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2)精心筛选探究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实践、创新,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目的的达成是以有价值、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的探究为基础的。需要探究的内容不宜过多,应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最有意义、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进行探究。
(3)确保探究效果。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
(三)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四)评价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目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性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心备课
1.认真确定三维目标。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大纲要求、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的内容要了然于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地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2.精心设计导学案,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既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也要关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预设哪些内容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内容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活动有序
1.有趣引课
高效的教学应从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开始。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新教材在内容编排贴近了生活实际,常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因此,有趣的引入能调动学生浓郁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高效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
(1)要强化目标意识。实施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究竟要把学生引到哪去,是如何领到那儿去的,你如何确定已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运用科学灵活的探究方法,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从而保证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2)精心筛选探究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实践、创新,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目的的达成是以有价值、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的探究为基础的。需要探究的内容不宜过多,应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最有意义、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进行探究。
(3)确保探究效果。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
(三)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四)评价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目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