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合作学习的最佳效益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合作学习是学习活动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它集听、说、想、做、探究、比较、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于一体。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 科学合作学习 效益 学生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在创造和成功中学习。合作学习是学习活动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它集听、说、想、做、探究、比较、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于一体。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仅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应被看成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就应该注意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一、划分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合理搭配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学习的关键,小组的划分很重要,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好,有时也可以把学习比较困难的几名学生编为一组,以便教师多加关心及时辅导。同时,分组能有效地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如在《温度计的使用》教学中,学生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在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时,就应该按学生的能力结构来划分小组:有的学生手拿温度计测定水温,有的记录时间,有的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的填写实验记录表等。在这项活动中,需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积极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二、激励主动合作,实现理性竞争
  
  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能有效的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首先,在活动前提出目标,激励学生,看哪个小组配合的好,观察的现象多,最先得出实验结果;最后,请领先的小组汇报活动的过程、活动的发现以及结果。教师还可以激励其他小组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例如,在《土壤中的生命》一课教学中,有一个寻找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在小组的竞赛汇报中有个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花园,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摸、锄挖的方法,找到了蜗牛、蚯蚓、蚂蚁和凤仙花、月季、菊花的根。还发现了有趣事情:一只蚊子正在小张同学的脸上吸血(小张与他同组的),蚊子是否土壤生物?有的小组说我们看到蚯蚓身子正在一拱一拱地松土。有的小组说看到了很多蜗牛,而且排着队(那天下小雨,的确有排队的蜗牛),还有小组说看到蚂蚁在洞口堆土等。对于这些真实的观察、有个性的表达,我给予了鼓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要尊重事实、观察细致、表达个性想法。在此过程中,也使小组成员意识到:成绩的取得是靠大家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功与失败。竞争势必涉及到评价,评价时应该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等,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其重要作用,但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指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引领者、激励者,同时又是教学的调控者。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的内容要涵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三、提倡合作学习的民主性
  
  教师要创设好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话肯说,有话敢说。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提供示范,尊重师生、生生间合作学习中彼此的想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例如,在《细胞》一课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那么,能把细胞构成看成虫子吗?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有何不可呢(古代道家就称虫子的)?而且把细胞构成看成虫子去讨论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能引起小组中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也帮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
  
  四、要体现合作学习中的学生主體性原则
  
  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组在水中上浮的物体,邀请学生实验,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能够在水中上浮?学生马上想到了水有浮力,接着我又出示了几种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石头、铁、铝……),让学生说说“这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当学生正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光靠争论是得不出结论的,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请你们小组讨论讨论,准备怎么实验?”学生通过讨论以后,相互之间评议和补充,设计出了好多种实验方法,最后我结合实验室里面的仪器情况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确定了两种实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合作学习中应多加鼓励
  
  在师生、生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各主体之间要展开互动式的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既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特别对教师而言,要从教师权威的讲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教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老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方法真好。”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更易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知识而显得孤陋寡闻,我们应大力实施合作学习。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新课程改革渐入佳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主线,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必将给科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另外,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有效性。
其他文献
研究了均匀溶氧体积浓度变化对东北红豆杉悬浮植物细胞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纯氧(DO=350)和缺氧(DO=0和10)培养条件均抑制了细胞的呼吸,导致了细胞线粒体活性降低。缺氧培养条件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学历史课堂相对较为枯燥,开展情趣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基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特点,简单阐述
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实验技能;教师要认真开展学生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向生活学习,学好身边化学;教师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来源、数学的探索与实践、数学的应用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主动的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展示、创设数学美,利用数学的美来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使之自觉地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美育教育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激发一个人积极的心理情绪。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
从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高效处理教材,力促知识迁移、提示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明确教材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重难点、引导归纳概括,提高思维能力、努力开拓学习思路,促进逻辑思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