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阐明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对矿质元素的影响效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柚木(Tectona)、火龙果(Hylocer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60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10663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阐明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对矿质元素的影响效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柚木(Tectona)、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花椒(Zanthoxylum bugeanum)、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 6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Fe、Ca、Cu等23种矿质元素含量,探讨不同亲合性元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元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黔中喀斯特区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玉米地土壤亲铁、亲铜元素含量较丰富,金银花群落土壤亲铜、亲气元素含量较高,核桃林土壤利于亲气、亲石元素积累,花椒林土壤亲石元素含量较高;(2)不同元素间的关联程度不同,Mn、Ca、Al与其他元素的关系较密切。黔中石漠化区可通过补充土壤铁、硫元素,改善通气性等措施调控矿质元素含量。
其他文献
<正>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今年上半年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运输情况:(1)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17亿吨,同比下降10.1%,其中国家铁路完成货运量13.8亿吨,同比下降9.6%,上半
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其处理湿陷性黄土施工质量容易控制,需要的地面资源很少,检测也相对简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强夯法在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植物内生菌种类多、分布广,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等多种作用。同时植物内生菌能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并已成为新型化合物开发的重要来源和途径。
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也是史学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凡四十余年。涉足该领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能取得成绩,则得益于多年
<正>普陀区少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源潮同志讲话要求,努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见》和市第七次少代会
对沉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从湿地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方面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和新媒体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以及网络的普及,这些新技术革新了传统装饰艺术的存在模式。传统装饰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的同时,当前也急需进行创新和变革。任何事物随着科技的发展,总是不断的在进步,传统装饰艺术也理应如此,尤其是极具展现效果的公共艺术。当传统艺术紧跟时代的变革潮流的时候,也代表我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新媒体就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完美地运用了计算机等新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融合的重要场所。民族融合的发展不仅使各族生活习俗、政权组织等出现了汉化现象,更使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具有了更深刻的认
为实现移动便携站天线的高集成度,方便携带,能够快速、精确地自动一键对星,以等效1 m的Ku频段便携站控制系统为设计对象,设计的便携站控制系统集成了卫星信标接收机、GPS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