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酸性品红染料和氨氮对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将绿色环保的无机矿物电气石(TM)粒子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到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中,制备了一系列PVA/PAM/TM水凝胶,并探究了TM含量对PVA/PAM水凝胶去除染料和氨氮废水以及净化水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VA/PAM水凝胶相比,负载TM质量分数为2.0%时,水凝胶的水接触角从60.6°降低到41.9°,拉伸强度从1.01 MPa增加到1.05 MPa,说明在PVA/PAM水凝胶中掺入电气石可以提高水凝胶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并
【机 构】
:
天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 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酸性品红染料和氨氮对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将绿色环保的无机矿物电气石(TM)粒子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到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中,制备了一系列PVA/PAM/TM水凝胶,并探究了TM含量对PVA/PAM水凝胶去除染料和氨氮废水以及净化水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VA/PAM水凝胶相比,负载TM质量分数为2.0%时,水凝胶的水接触角从60.6°降低到41.9°,拉伸强度从1.01 MPa增加到1.05 MPa,说明在PVA/PAM水凝胶中掺入电气石可以提高水凝胶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并且发现P-TM2.0%水凝胶具有66.90%的酸性品红染料去除效率和72.91%的氨氮废水去除效率;同时,PVA/PAM/TM水凝胶中的TM与水接触时,也能改善水质,净化水体,水体的pH值和电导率分别从5.95、2.38μS/cm提升到7.04和10.03μS/cm.
其他文献
页岩气井产量评价与预测对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解析模型的假设条件与实际页岩气井差异较大,数值模型计算难度大、效率低、不确定性高,导致页岩气井产量预测难度大.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综合考虑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整合页岩气开采全周期地质、钻井、压裂、生产等数据,对A页岩气藏气井产量进行了评价与预测.首先,对原始数据体进行处理,包括缺失值插补、相关性分析、异常值处理、主成分分析等,以减小数据的噪声;其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页岩气井产量进行评价,研究影响A页岩气藏气井产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应用随机森林方法预测A
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环空带压日益严重导致井完整性失效风险上升这一问题,开展了环空带压风险评价研究.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和实际生产数据的环空带压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将影响环空带压的因素分为油套管泄漏和水泥环失效两个单元,确定了各个单元的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失效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环空带压风险量化评价指标,并进行了相应风险等级划分,形成了气井环空带压风险评价方法.统计了新疆采气一厂的191口井的失效概率,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对环空带压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计算,可推理得出主要风险因素的逆向成因,为预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堵水调剖技术,有望实现堵水调剖过程的智能闭环控制,从而大幅提高油气井产量和采收率,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智能堵水调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智能油藏、智能决策、智能找水、智能调堵、智能施工、智能监测、智能测试、智能评价等技术,指出我国目前智能调剖堵水技术迫切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思路,开展关键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现智能堵水调剖技术突破.
针对现有的注水井生产监控系统中重复报警、误报漏报率高、重点警情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确定注水井风险严重程度,以提高注水井预报警准确率.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建立注水压力、注水量、水质三类主控因素的预报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构建确定各项指标的隶属函数集,建立注水井在线预报警指数模型,编制注水井在线预报警软件.通过现场注水井应用验证表明:在线预报警指数模型在渤海油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解决了注水井安全运行的预报警问题,提高了注水井实时工况监测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