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昏迷的病因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58例急性昏迷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58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64例,占40.51%,死亡14例,死亡率为21.88%(14/64);中毒50例,占31.65%,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11/50);糖尿病昏迷20例,占12.67%,死亡5例,死亡率为20%(5/20);器官疾病晚期14例,占8.86%,死亡7例,死亡率为50%(7/14);感染性疾病5例,占3.16%,死亡1例,死亡率20%(1/5);病因不明5例,占3.16%,无死亡发生。结论:急性昏迷患者病因各不相同,要准确及时判断分析,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昏迷; 病因; 急救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69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其中一个类型是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而昏迷是兴奋性降低性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程度[1-2]。对于昏迷患者的急诊急救水平直接反映这个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所以提高昏迷的院前急救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笔者为了探讨急性昏迷的病因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本院158例昏迷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获得理想结果,具体心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58例急性昏迷患者,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4±7)岁,发病时间0.5~11 h。平均发病时间(5±1.5)h,所有入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GCS的诊断标准[2]。
1.2 急救方法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使用ABCDE五步方法:(1)气道: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2)呼吸系统: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胸部是否有损伤造成呼吸的困难;(3)循环系统: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肢体的末梢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况;(4)神经系统: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观察患者是否有颅脑的损伤以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创伤;(5)肢体活动功能:观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发生,有没有发育畸形,伤口有无出血情况等。如果患者属于外伤大出血应该立即止血,同时保护重要器官,必要时进行输血。针对脑血管疾病脑水肿患者,进行积极的脑保护措施,降低颅内压、预防继发性癫痫、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等。对于中毒可能性大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洗胃、导泻治疗,同时对胃内容物进行检测,明确中毒成分。明确患者既往病史,如既往存在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及时进行颅脑CT、心肌酶谱、血糖、肝肾功能的检查,明确为颅脑出血的应该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酮症酸中毒者使用小剂量的胰岛素静脉滴注及纠正脱水,如果患者是由于低血糖昏迷休克应该及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肝性昏迷患者予弱醋酸灌肠的同时静脉滴注降低血氨浓度的药物。对于抢救成功的患者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ICU继续进一步治疗。
2 结果
158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64例,占40.51%,死亡14例,死亡率为21.88%(14/64);各类中毒50例,占31.65%,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11/50);糖尿病昏迷20例,占12.67%,死亡5例,死亡率为20%(5/20);器官疾病晚期14例,占8.86%,死亡7例,死亡率为50%(7/14);感染性疾病5例,占3.16%,死亡1例,死亡率20%(1/5);病因不明5例,占3.16%,无死亡发生。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诸多疾病的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急性昏迷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导致急性昏迷的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居各类疾病首位,脑血管疾病与癌症、心脏病成为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我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层有年轻化的趋势,该病无特殊的季节界限,但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发病于秋末冬初气候骤变阶段,该阶段气温较低,对脑血管的刺激性比较大,血管收缩后血压升高,加重了脑出血的危险性。秋末冬初气候相对较干燥,人体在干燥的气候下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机体容易发生缺水造成“脑功能衰竭”。
本组观察病例中各类中毒(尤其酒精中毒及海洛因中毒)较前期文献报道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中毒患者平均年龄较年轻,多为自服或误服,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海洛因中毒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
昏迷患者除了与脑血管疾病、各类中毒有关外,还与血糖、肝脏疾患有关,早期纠正患者生命体征使之趋于平稳,避免在原有损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恶化机体的缺血缺氧状态,将无治疗期的时间尽可能缩短,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于年龄较大的昏迷患者,建议首先排查血糖,避免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本研究糖尿病昏迷20例,在经过及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后15例很快苏醒,其中3例患者入院时曾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昏迷患者治疗时笔者建议常规使用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后在脑内竞争性地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促进患者意识的清醒同时保护脑组织[3-5]。
总之,急性昏迷患者病因各不相同,要准确及时判断分析,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曾上飞,吴惺,娄晓.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44-1855
[2] Vad VB,Bhat A L,Lutz G E,et al.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s in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Spine,2002,12(27):11.
[3] 刘晓梅.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0(22):22.
[4] 陈国爱.急診昏迷患者的鉴别分诊[J].当代护士,2000,13(10):31-32.
[4] Yuu Y,Atsuo Y.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bonMonoxide Intoxication[J].Internal Medicine,2008,47(11):1071-1072.
[5] 林来鹏,周美珍,阮立新.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36-537.
(收稿日期:2012-03-19) (本文编辑:李嫚)
【关键词】 急性昏迷; 病因; 急救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69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其中一个类型是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而昏迷是兴奋性降低性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程度[1-2]。对于昏迷患者的急诊急救水平直接反映这个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所以提高昏迷的院前急救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笔者为了探讨急性昏迷的病因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本院158例昏迷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获得理想结果,具体心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158例急性昏迷患者,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4±7)岁,发病时间0.5~11 h。平均发病时间(5±1.5)h,所有入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GCS的诊断标准[2]。
1.2 急救方法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使用ABCDE五步方法:(1)气道: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2)呼吸系统: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胸部是否有损伤造成呼吸的困难;(3)循环系统: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肢体的末梢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况;(4)神经系统: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观察患者是否有颅脑的损伤以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创伤;(5)肢体活动功能:观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发生,有没有发育畸形,伤口有无出血情况等。如果患者属于外伤大出血应该立即止血,同时保护重要器官,必要时进行输血。针对脑血管疾病脑水肿患者,进行积极的脑保护措施,降低颅内压、预防继发性癫痫、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等。对于中毒可能性大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洗胃、导泻治疗,同时对胃内容物进行检测,明确中毒成分。明确患者既往病史,如既往存在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及时进行颅脑CT、心肌酶谱、血糖、肝肾功能的检查,明确为颅脑出血的应该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酮症酸中毒者使用小剂量的胰岛素静脉滴注及纠正脱水,如果患者是由于低血糖昏迷休克应该及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肝性昏迷患者予弱醋酸灌肠的同时静脉滴注降低血氨浓度的药物。对于抢救成功的患者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ICU继续进一步治疗。
2 结果
158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64例,占40.51%,死亡14例,死亡率为21.88%(14/64);各类中毒50例,占31.65%,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11/50);糖尿病昏迷20例,占12.67%,死亡5例,死亡率为20%(5/20);器官疾病晚期14例,占8.86%,死亡7例,死亡率为50%(7/14);感染性疾病5例,占3.16%,死亡1例,死亡率20%(1/5);病因不明5例,占3.16%,无死亡发生。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诸多疾病的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急性昏迷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导致急性昏迷的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居各类疾病首位,脑血管疾病与癌症、心脏病成为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我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层有年轻化的趋势,该病无特殊的季节界限,但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发病于秋末冬初气候骤变阶段,该阶段气温较低,对脑血管的刺激性比较大,血管收缩后血压升高,加重了脑出血的危险性。秋末冬初气候相对较干燥,人体在干燥的气候下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机体容易发生缺水造成“脑功能衰竭”。
本组观察病例中各类中毒(尤其酒精中毒及海洛因中毒)较前期文献报道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中毒患者平均年龄较年轻,多为自服或误服,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海洛因中毒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
昏迷患者除了与脑血管疾病、各类中毒有关外,还与血糖、肝脏疾患有关,早期纠正患者生命体征使之趋于平稳,避免在原有损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恶化机体的缺血缺氧状态,将无治疗期的时间尽可能缩短,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于年龄较大的昏迷患者,建议首先排查血糖,避免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本研究糖尿病昏迷20例,在经过及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后15例很快苏醒,其中3例患者入院时曾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昏迷患者治疗时笔者建议常规使用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后在脑内竞争性地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促进患者意识的清醒同时保护脑组织[3-5]。
总之,急性昏迷患者病因各不相同,要准确及时判断分析,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曾上飞,吴惺,娄晓.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44-1855
[2] Vad VB,Bhat A L,Lutz G E,et al.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s in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Spine,2002,12(27):11.
[3] 刘晓梅.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0(22):22.
[4] 陈国爱.急診昏迷患者的鉴别分诊[J].当代护士,2000,13(10):31-32.
[4] Yuu Y,Atsuo Y.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bonMonoxide Intoxication[J].Internal Medicine,2008,47(11):1071-1072.
[5] 林来鹏,周美珍,阮立新.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36-537.
(收稿日期:2012-03-19) (本文编辑: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