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维尔与昆德拉,前者是捷克人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前总统和民族英雄,后者则是因“叛国”出走而被看作人格有污点的作家。尽管昆德拉在国际上声望日隆,但捷克人民始终不买账,而昆德拉与祖国的关系也几近势不两立。几十年来,大作家与祖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年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八十大寿”之年。虽年至“耄耋”,但昆德拉依旧不乏新闻。5月底,布尔诺的马萨里克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米兰·昆德拉或文学何为”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捷克首次举办昆德拉的国际会议,亦有向他贺寿与致敬之意。谁知,多年隐居巴黎的昆德拉竟然拒绝了祖国的邀请。他通过一位参会学者向大会递信并代为朗读,称该研讨会为“恋尸聚会”。言下之意无非是:作为捷克人的昆德拉已经死了。而作为法国人的昆德拉,高调宣布自己“决不会再回捷克”。
1981年取得法国国籍的昆德拉,多年来用法语写作,在各方面都坚持自己的法国身份。自1975年流亡法国以来,他甚少回到捷克,偶有一行亦极低调。一直将昆德拉视为“捷克作家”的中国读者们,有多少人了解,昆德拉为何要与捷克“一刀两断”?三十余年来,昆德拉与被他“抛弃”的祖国捷克之间,究竟有哪些恩恩怨怨,难解之结?
昆德拉是告密者吗?
事情起源于一次例行的档案整理。去年,在布拉格研究院工作、负责管理捷克历史档案的年轻捷克历史学家哈狄雷克,在整理一些陈年的警察档案时,发现了一份令他感到惊讶万分的文件,这是捷克近年来开始解禁一部分上世纪50年代的绝密文件之一。文件中的线人署名为:“米兰·昆德拉,学生,生于1929年4月1日”。
在这份标为“624/1950-II”的报告中,一位女学生应该会在晚上与曾经逃兵并非法前往德国的米罗斯拉夫·德沃拉切克会面。该份报告形成的时间是1950年的3月14日,地点为布拉格。上面说,“一个生于1929年布尔诺……名叫米兰·昆德拉的学生,向我局揭发……一个名叫德沃拉切克的人是个叛国者,曾非法逃往德国。”结果,经昆德拉这一告发,该人马上被抓了起来,随后被投入监狱。
今年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八十大寿”之年。虽年至“耄耋”,但昆德拉依旧不乏新闻。5月底,布尔诺的马萨里克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米兰·昆德拉或文学何为”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捷克首次举办昆德拉的国际会议,亦有向他贺寿与致敬之意。谁知,多年隐居巴黎的昆德拉竟然拒绝了祖国的邀请。他通过一位参会学者向大会递信并代为朗读,称该研讨会为“恋尸聚会”。言下之意无非是:作为捷克人的昆德拉已经死了。而作为法国人的昆德拉,高调宣布自己“决不会再回捷克”。
1981年取得法国国籍的昆德拉,多年来用法语写作,在各方面都坚持自己的法国身份。自1975年流亡法国以来,他甚少回到捷克,偶有一行亦极低调。一直将昆德拉视为“捷克作家”的中国读者们,有多少人了解,昆德拉为何要与捷克“一刀两断”?三十余年来,昆德拉与被他“抛弃”的祖国捷克之间,究竟有哪些恩恩怨怨,难解之结?
昆德拉是告密者吗?
事情起源于一次例行的档案整理。去年,在布拉格研究院工作、负责管理捷克历史档案的年轻捷克历史学家哈狄雷克,在整理一些陈年的警察档案时,发现了一份令他感到惊讶万分的文件,这是捷克近年来开始解禁一部分上世纪50年代的绝密文件之一。文件中的线人署名为:“米兰·昆德拉,学生,生于1929年4月1日”。
在这份标为“624/1950-II”的报告中,一位女学生应该会在晚上与曾经逃兵并非法前往德国的米罗斯拉夫·德沃拉切克会面。该份报告形成的时间是1950年的3月14日,地点为布拉格。上面说,“一个生于1929年布尔诺……名叫米兰·昆德拉的学生,向我局揭发……一个名叫德沃拉切克的人是个叛国者,曾非法逃往德国。”结果,经昆德拉这一告发,该人马上被抓了起来,随后被投入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