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伊乔绘画的师学渊源探微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夏伊乔是20世纪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的夫人,是一位画作多产、画艺高超却鲜为人知的画家,美术史上对其研究几乎空白。夏伊乔师古诸家,近师海粟,受到刘海粟绘画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文章对夏伊乔绘画技法、理念的传承和渊源作了初步的探究,让更多人对夏伊乔的艺术创作与历史有所了解。
  关键词:夏伊乔;刘海粟;女性画家;师承渊源
  夏伊乔(1917-2012),祖籍浙江宁波鄞县,生于上海,早年随父母移居南洋印尼,是20世纪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的夫人,亦是一位国内少知且画艺高超的画家。上海著名画家吴湖帆亦把夏伊乔归为国画优良传统的成就为标准的“甲子画家廿五人”之一,名宿章士钊更是留下“于今画史属伊乔”的评价。
  纵观资料文献,刘海粟的研究颇多,但对书画家夏伊乔的研究几乎空白。夏伊乔山水花鸟皆擅长,作品清丽秀逸,遒劲潇洒,在当代画坛女性画家中独树一帜。夏伊乔1940年在印度尼西亚学习绘画与书法,1944年与刘海粟结婚后长期从学,其他关于绘画上的师承关系记载甚为疏略。今据夏伊乔现存画迹、图像资料及其他文献,对其绘画的师承渊源试作论述,亦有助于20世纪女性画家研究的丰富性。
  一、学古诸家,师迹师意
  年少时的夏伊乔就对绘画十分着迷,关于印尼学画经历已不得而知,1944年与刘海粟结婚后跟随他长期从学。刘海粟家藏的古代书画珍品颇丰,夏伊乔有了直面古画临摹的机会,且早年时间充裕,绘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留下了一批临摹作品,其中不乏精品佳作。现如今可见其仿古、临摹之作品大致如下(表1):
  其中,冯其庸提到夏伊乔“1953年临摹明人周白川的泼墨山水人物,……无论山石、人物、树木,笔法墨法整然有序,无怪这幅画会得到叶恭绰、章士钊、陈半丁等名家极高的评价”“1955年6月临明人的工笔花鸟长卷……各种不同的禽鸟,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花卉设色,艳而不俗……”[1],与袁拿恩所形容“名宿章士钊于1953年为师母夏伊乔的画《凉荫琴趣图卷》题诗,……人物温润闲静,配置的坡石草茅……同题的还有叶恭绰、陈半丁”“1955年作的《四季花鸟图卷》,锦鸡、喜鹊、翠鸟……近20只鸟跃然,梅花、桃花、茶花……一派百花齐放”[2]画面内容、绘画风格大抵相似,前者形容画面的题款人也相同,因此,疑似冯其庸与袁拿恩所指两幅画相同,也都应当归属于她临摹古人的作品。
  夏伊乔学古诸家,仿元人山水颇多,其中1946年,她曾作《仿黄鹤山樵山水图》,图作群山、松林、云雾缭绕,有雅士对坐于林间交谈。写景多稠密,径路迂回,曲径幽林,烟霭微茫,细密工整的笔触和皴法表现郁茂苍茫的林峦氛围十分到位。1947年《仿倪云林湖亭修竹图》,写平远的山水景色,疏林坡岸,笔墨隽秀,简约精妙,所画“一河两岸”式构图,浅水远山,修竹萧疏,画面清雅,意境清远。刘海粟亦于画面题词,“绿云飞舞凤翎长,翠葆轻摇玉节香。旧曲不弹瑶瑟怨,秋风秋雨梦潇湘”。冯其庸评价夏伊乔临恽南田、倪云林的作品,“皆笔墨有致,有书卷气,能得倪、恽之意”[3]。夏伊乔还曾作画《墨竹》,款识上提到所绘的竹子“初宗文与可、吴仲圭,然后学李息斋、赵子昂、苏长公、夏昶诸家,集其大成自出机杼而后能”。夏伊乔不断领悟、吸收古典绘画中的精髓,学古诸家,师迹师意,奠定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的夏伊乔不仅临摹,还尝试通过古人的笔意来进行创作。现藏于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的《百花图卷》(1946年),画面中描绘了茶花、玉兰、桃花、梅花、芙蓉、月季、夕颜等花卉争相开放,争妍竞艳,构图饱满丰富,描画真实生动,其中部分花卉如荷花、水仙等的造型和姿态,形似明代画家陆治《百花图卷》中的形象(可参考下图的对比)。笔墨设色秀雅细腻,层层烘染,一丝不苟,一片宁静祥和,部分花卉的没骨画法有着恽南田的笔意。她还曾创作的一幅工笔《鹌鹑图》,鹌鹑的笔触细腻饱满,羽毛栩栩如生,其憨态可掬的形象类似宋代花鸟形象。1983年创作的《秋郊双骏图》,双马结实立体的造型有着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笔意。从这些格调高雅的临古仿古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夏伊乔极高的绘画天赋、较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不俗的品味。
  二、海粟笔墨,形神肖似
  夏伊乔是刘海粟的妻子,又是他的学生,他们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交流对艺术的理解。刘海粟绘画时,夏伊乔在一边铺纸研墨,一边手摹心悟,这对她绘画艺术亦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夏伊乔的部分作品,受到了刘海粟大气磅礴的画风影响,一改女性画家的闺阁之气,转而变得苍劲有力。如《纵横郁勃》《斗鸡》《黄山西海门图卷》等,在笔墨方面,夏伊乔能够做到“乍一看,酷如海老”的地步。她所绘1954年《黄山西海门图卷》令人瞩目,这年她跟随刘海粟上黄山,在西海排云亭写生,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壁立千仞、横珏天地、气势排空的黄山西海群峰。夏伊乔的这幅长达3米的画中,用笔老辣苍劲,毫无柔弱之意,用笔设色堪称“女中丈夫”。刘海粟对此亦题款夸赞道:“松石用笔简练,虚实兼到,层次远近,十分爽目。”刘海粟同样画了一幅长达5米的《黄山西海门图卷》,“山则直上直下,以线为主,松只画其干,松针从略,横竖相比,远近参差。大远景则以淡墨没骨出之,山由竖变横,過渡的微妙,在深浅墨的交替中。大块白云是水浇出来的,水和墨之间的痕迹,似有似无,才产生烟云吞吐迷茫空漾的幻觉[4]”。这种画黄山的笔墨技法在《黄山画语录》中有过详细的介绍,对比两幅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笔墨造型上十分相似。
  三、海粟理念,如影随形
  (一)中西相融的理念
  20世纪初,西方文化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东方艺术,当时的艺术家们都在思考着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取舍问题。夏伊乔写生的一批山水中,虽然有着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但在用色上受到印象派光色的启发,将西方的用色与传统的用色相结合,做到中西相融,对淡雅的文人水墨画做了思考,加入了西方色彩的敏感,这与刘海粟中西结合的理念如出一辙。1955年《湖山秋色图卷》中,夏伊乔用赭石、土黄铺出山峰的受光面,再过渡花青、深蓝施以暗部和远景,拉出了群山的空间和深度。近景树木的设色丰富大胆,不同明度的颜色画出了树叶的层次感,自然秀美,生机盎然。正因受到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她的山水画中的色彩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色彩,有着独特的气象。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出发,指出了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科研工作,同时还指出了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并把科研工作重点放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工艺
摘 要:高职高专层次的美术教育专业为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提供保障,为了适应新时期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层次的美术教育专业建设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完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群。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程资源;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土木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
师界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书画研究》主编,北京汉方美术馆执行馆长,河南省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北京宋唐画院常务副院长,崆峒山水书画院院长。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 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精神”专题班、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及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内各类美术刊物,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我喜欢界弘的画,她喜欢画房子,我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