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鱼,原名孙艺珏,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硕士,天津师大比较文学博士,儿童文学作家、童诗诗人。著作有《为天量身高》《诗人你好》等。
小朋友,创作童诗的方法有很多,“联想”是重要的步骤。所谓联想,是看到这个事物就想到另一事物,常见的写作技巧就是比喻法。我们就从“1”这个数字开始,玩一玩联想游戏。想想看,当你看到“1”时,会想到什么?
“1”像什么呢?从“1”的形状和意义着手,菀心、铧丹、张征都写得很好。认真观察四周,所有事物都是入诗的题材,只要多用点心,关注生活,就会发现可以写的材料很多。
喜欢菀心的《1》,借诗的描绘让你去猜猜那个“1”是什么?多一层猜想,呈现诗趣。张征的《1》大玩比喻法游戏,连续十一个比喻句,几乎将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写进来了。铧丹的《1》有创意,提问“怎么突然到最后了呢”,有悬念在其中,多一层想象,答案就任你去猜喽!
我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从形状做联想,例如,“1”像栏杆,像筷子,像毛笔等。但这“静态”的联想太单调了,我们不如换一种方式——让“一”动起来的“动态”联想。
联想“动一动”
这首童诗分成两部分:老鹰妈妈教小鹰“一”这个数字,小鹰伸出翅膀,比不出“一”。妈妈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教呢?看见飞机喷射的凝结线,像是在天空写的“一”。这给了鹰妈妈灵感,她知道怎么教小鹰写“一”了。
仔细品味这首童诗,我们好像能想象到鹰妈妈教小鹰的动态画面,能够想象出飞机滑过天空的景象,能够猜到小鹰也学会了比画“一”。“一”是不是动起来啦?
【童诗欣赏】
我是天空飞翔的小老鹰
妈妈教我认识一
张开翅膀
却不知道怎么比画
当飞机飞过蓝天
画出一条长长的飞机线时
妈妈说:那就是一。
(国语日报周刊1000期)
其实,当你观察四周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动态的“一”,有慢的,有快的,有歪斜的……比如:蜗牛爬过墙角,慢慢写个“一”;高铁冲过大地,快速在平原上写个“一”;小孩放风筝,风筝拉起一条歪斜的“一”。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这些都是写童诗的好题材。
请你看看四周,有没有像“一”的东西,可以尝试说出来或记下来。
现在你已经掌握题材了,接下来就是创造“一”的诗句了。该怎么造句呢?我用“蚂蚁”作为联想对象,给你示范一下:当蚂蚁搬食物回家/排成一条长长的路线时/那是歪歪斜斜的一。
“当……”是一个很棒的句型呢。现在换你来联想喽!
1.毛毛虫
2.烟囱
3.火车
童诗诞生
“一”的联想完成了,也写出了精彩的诗句,最后我教你一个倒推回去的法子:为你想到的诗句创造一个美妙的开头,安排一个过程。假如第二段是结果,我们就让第一段创造一个原因,这称作“倒果为因”。依照诗句想一个动态的过程,若能有小小的情节,当然更好了。例如——
蚂蚁搬食物
我猜,蚂蚁会写字
至少会写一这个字
姐姐不相信
我指指墙角给她看
当蚂蚁搬食物回家
排成一条长长的路线时
那是歪歪斜斜的一
子鱼老师从“1”出发,立足生活,引导我们去联想,从静态的“1”到动态的“一”,以及“倒果为因”的倒推写作手法,让我们明白了“联想”的重要性。下一期,子鱼老师将教我们如何把握童诗创作素材的特性,大家期待吧!
小朋友,创作童诗的方法有很多,“联想”是重要的步骤。所谓联想,是看到这个事物就想到另一事物,常见的写作技巧就是比喻法。我们就从“1”这个数字开始,玩一玩联想游戏。想想看,当你看到“1”时,会想到什么?
“1”像什么呢?从“1”的形状和意义着手,菀心、铧丹、张征都写得很好。认真观察四周,所有事物都是入诗的题材,只要多用点心,关注生活,就会发现可以写的材料很多。
喜欢菀心的《1》,借诗的描绘让你去猜猜那个“1”是什么?多一层猜想,呈现诗趣。张征的《1》大玩比喻法游戏,连续十一个比喻句,几乎将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写进来了。铧丹的《1》有创意,提问“怎么突然到最后了呢”,有悬念在其中,多一层想象,答案就任你去猜喽!
我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从形状做联想,例如,“1”像栏杆,像筷子,像毛笔等。但这“静态”的联想太单调了,我们不如换一种方式——让“一”动起来的“动态”联想。
联想“动一动”
这首童诗分成两部分:老鹰妈妈教小鹰“一”这个数字,小鹰伸出翅膀,比不出“一”。妈妈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教呢?看见飞机喷射的凝结线,像是在天空写的“一”。这给了鹰妈妈灵感,她知道怎么教小鹰写“一”了。
仔细品味这首童诗,我们好像能想象到鹰妈妈教小鹰的动态画面,能够想象出飞机滑过天空的景象,能够猜到小鹰也学会了比画“一”。“一”是不是动起来啦?
【童诗欣赏】
我是天空飞翔的小老鹰
妈妈教我认识一
张开翅膀
却不知道怎么比画
当飞机飞过蓝天
画出一条长长的飞机线时
妈妈说:那就是一。
(国语日报周刊1000期)
其实,当你观察四周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动态的“一”,有慢的,有快的,有歪斜的……比如:蜗牛爬过墙角,慢慢写个“一”;高铁冲过大地,快速在平原上写个“一”;小孩放风筝,风筝拉起一条歪斜的“一”。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这些都是写童诗的好题材。
请你看看四周,有没有像“一”的东西,可以尝试说出来或记下来。
现在你已经掌握题材了,接下来就是创造“一”的诗句了。该怎么造句呢?我用“蚂蚁”作为联想对象,给你示范一下:当蚂蚁搬食物回家/排成一条长长的路线时/那是歪歪斜斜的一。
“当……”是一个很棒的句型呢。现在换你来联想喽!
1.毛毛虫
2.烟囱
3.火车
童诗诞生
“一”的联想完成了,也写出了精彩的诗句,最后我教你一个倒推回去的法子:为你想到的诗句创造一个美妙的开头,安排一个过程。假如第二段是结果,我们就让第一段创造一个原因,这称作“倒果为因”。依照诗句想一个动态的过程,若能有小小的情节,当然更好了。例如——
蚂蚁搬食物
我猜,蚂蚁会写字
至少会写一这个字
姐姐不相信
我指指墙角给她看
当蚂蚁搬食物回家
排成一条长长的路线时
那是歪歪斜斜的一
子鱼老师从“1”出发,立足生活,引导我们去联想,从静态的“1”到动态的“一”,以及“倒果为因”的倒推写作手法,让我们明白了“联想”的重要性。下一期,子鱼老师将教我们如何把握童诗创作素材的特性,大家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