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已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的校园,融进了教师的生活,成为了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们认识到,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保证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有效策略。
一、以新理念为先导,确立正确的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学校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而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为此,我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理念指导下,确立了“立足岗位,发展自我,以教育科研能力为主攻方向”的校本培训指导思想。
二、突出人本管理,把师德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永恒主题
在办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比教育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在师德建设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尊重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三、加强校本培训,用新理念夯实课程改革的基础
我们充分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机遇,坚持“培训先行,全员参与”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通过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本校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一是宏观通识性培训。学校组织召开了新课改专题学习会议,对广大教师进行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使教师了解、认同、理解了新课程的意义,把握了新课程的理念,弄清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二是微观针对性培训。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突出解决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把握等问题;三是渗透性培训。在规定时间内,由教研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渗透性学习,促使各位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指导教学改革,为新课程改革的后续实验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硬件建设,为教师的自我培训与提高提供物质保障
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为此,我校投资十余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各班均配备了电脑并建立了校园网,供教师备课和制作课件使用。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和有关的教学录像光盘。为督促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学会了在网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掌握了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等技能。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为了搞好教科研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加强了教科研队伍建设,强化了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二是通过专家讲座、科研培训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科研信息;三是注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培训,提高教师在实践中搞科研的能力,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实验,同时注意过程的积累及总结;四是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惩办法》,对教科研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六、制定评价细则,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于课堂教学出发,确保校本培训能够不断向前推进。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师成长评价细则》,将教师评价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
一、以新理念为先导,确立正确的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学校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而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为此,我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理念指导下,确立了“立足岗位,发展自我,以教育科研能力为主攻方向”的校本培训指导思想。
二、突出人本管理,把师德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永恒主题
在办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比教育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在师德建设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尊重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三、加强校本培训,用新理念夯实课程改革的基础
我们充分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机遇,坚持“培训先行,全员参与”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通过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本校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一是宏观通识性培训。学校组织召开了新课改专题学习会议,对广大教师进行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使教师了解、认同、理解了新课程的意义,把握了新课程的理念,弄清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二是微观针对性培训。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突出解决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把握等问题;三是渗透性培训。在规定时间内,由教研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渗透性学习,促使各位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指导教学改革,为新课程改革的后续实验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硬件建设,为教师的自我培训与提高提供物质保障
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为此,我校投资十余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各班均配备了电脑并建立了校园网,供教师备课和制作课件使用。同时,购置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和有关的教学录像光盘。为督促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学会了在网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掌握了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等技能。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为了搞好教科研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加强了教科研队伍建设,强化了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二是通过专家讲座、科研培训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科研信息;三是注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培训,提高教师在实践中搞科研的能力,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实验,同时注意过程的积累及总结;四是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惩办法》,对教科研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六、制定评价细则,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于课堂教学出发,确保校本培训能够不断向前推进。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师成长评价细则》,将教师评价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